2018-04-10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闫亚心
“茧裹子”是台湾永康街巷弄上一间小小的店铺,漫步其间,会不知觉地联想到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铺》,虽然没有浪矢老爷爷的解忧信件,却依旧能给人一种解忧杂货铺的温暖感,或许这儿就是浪矢爷爷杂货铺的现实翻版。
作为台湾第一个世界公平贸易组织WFTO的会员,“茧裹子”的使命就是贩卖台湾本土设计的公平贸易商品,致力于让每件商品都可以结合现代设计与传统技术,通过现代的元素与简约的设计,让许多即将失传的工艺技术能够继续传承。
同时,“茧裹子”还强调自然材质,细心留意环保回收的生产方式,并努力达到让所有产品都具有原创性。也正是因为这些,这里的每一件手工艺品都是独一无二的。
进入“茧裹子”,你会惊讶于它带有的灵思妙想的创造,也会感叹于它对于环保理念的践行程度。店里招牌是用回收的宜家砧板制作,“茧裹子”LOGO上的字样是用废弃的铁钉排列而成的,还有用上海老房子拆除的旧材料制成的板凳,用老房子废弃的木门拼成的陈列商品的桌子。而且店里面每样商品上面的标签,都是从回收的纸袋上剪下手作而成的。
而且它所售卖的商品也是有趣而实用的,涉及服装、饰品、器皿、日常生活用品、乐器等各种与生活紧密相关的领域,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最好的质量及合理的价钱。
当然这些有趣而实用的商品所使用的材料及生产方式也都是与环境友善的。材料如有机棉、有机羊毛、有机黄麻、草木染、手织布及有机食品等,也有回收的材料如米袋、水泥袋、回收布料、回收玻璃、回收金属等。生产方式就是手工制作,为社会提供更多工作机会的同时,也将对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
与此同时,“茧裹子”特别注重和他们的公平贸易伙伴维持长久的合作关系。其生产者多为发展中国家的弱势群体,除了享有合理的工资、安全的工作环境,“茧裹子”更着重提供社会福利关怀,部分的营利也用于加强当地建设与小区需要,比如,提供免费教育给低收入家庭和净水设施。
从建筑设计到公平贸易
和所有的创业者一样,“茧裹子”的创立背后也藏有一对年轻人为了梦想而奋斗的故事,杨士翔与蔡宜颖是故事中的男女主人公。
两个人曾在建筑事务所里工作,热爱设计,但是在行业内现实问题地不断冲刷下,原本的热血也渐渐变得冷却。于是,工作闲暇之余,两人开始和朋友经营一间手作小店,开始了环保设计、手工制作的生意。2009年,一次偶然机会,他们受邀带着自己的设计作品在上海参加环保设计展。或许是眼界打开了,参展结束的一个月后他们毅然辞职,共同投入了公平贸易行列,成立了“茧裹子”,建立起属于台湾自己的公平贸易品牌。
“当初目的很明确,辞职之后就是要回台湾开一家店。”杨士翔夫妇说。
大众对于公平贸易的陌生
然而,一腔的热血总是会迎来生活泼过来的冷水,每一个或组织、团体在追求目标实现与成功的道路上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茧裹子”也并不例外,而他们所遇到的困难或许还不同于一般的创业商店。
相较于欧美各国及日韩,台湾大众对于公平贸易的概念相当陌生。因此常会有必须不断跟消费者解释说明的困扰。
“最大的困扰是在回台湾后,很多消费者不太了解什么是公平贸易,或是了解不够深入。对于消费者来说,公平贸易的概念还是模糊的,总是以为只有一个公司在做这件事情、能做这件事情,所以当我们说我们不是他们口中的那间日本公平贸易公司之后,也曾遭到他们的质疑,因为在他们认知中公平贸易就是那个既定的公司品牌。而这对同样也在做这件事情的我们造成或多或少的伤害,好像我们的努力就是一个大公司的分店一样。”夫妇二人说。
事实上,很多人都不了解“公平贸易”,对“公平贸易”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误解,而这样的商业模式要成功,却又必须仰赖大众对于不公义的消费型态有所觉醒,并愿意做出改变去支持公平贸易商品才行。
所以营销上,杨士翔选择通过Facebook等网络社群及公开讲座,推广公平贸易及“茧裹子”的理念,店面地点选择隐身在人文艺术气息浓厚的静谧小巷里,就是希望多与顾客互动,介绍每件产品背后的故事—来自哪里、用什么材质制作、生产者是谁,拉近消费者与产品间的距离。
经营方式和经营困难
“茧裹子”采取和一般贸易不同的生产方式,他们与20余个第三世界国家(印度、印度尼西亚、尼泊尔、智利、秘鲁等)的非营利组织合作,将极具巧思的设计图交由当地妇女制作,成品运回台湾销售,并保证五成的利润回到生产者手中,盈余则用来将品牌推进至不同国家。同时给予生产者足够的时间(3~6个月,多至1年)以完成或手工生产,并会预支50%订购金额,帮助生产者生产期的经济支出。
因为市场不大,以及这种特殊的销售模式,“茧裹子”在经济和体力上都备受压力,不仅是提前预付工资,事后还面临着巨大的销售压力。起初,杨士翔夫妇选择分期贷款的方式去运营这间小小杂货铺,台中小店的7万工程款就分期还了一整年。即使如此,两人也步履维艰地一步步走来,迎着压力而上。
开始时,他们自己设计,自己生产,在市场上进行推广,没想到作品大受好评,市场反应热络,供不应求。为了壮大能量,杨士翔与蔡宜颖开始积极号召台湾设计师加入行列,用公平贸易的材料制作成品。随着团体的不断扩大,“茧裹子”也逐渐迎来春天。
缺乏生产流程和生产者
不单单是消费者不了解,很多公平贸易团体的供货商也并不知晓这个刚刚入门的公平贸易平台。而大部分的团体已经有固定的供应链,好比是英国、日本、美国……很少人选择台湾,台湾对他们来说是很陌生的,有些连台湾在哪都不知道,寄送的运费一时间算不出来,所以大部分团体听到是台湾来的都没有回应。
面对这一困难,杨士翔夫妇只能通过他们的不断努力去寻求愿意供货的供货商,他们积极地联系各大供货商团体,争取同他们达成合作。在他们的坚持不懈下,开始慢慢有一两个两三个,有了开始就越来越多,而且那些公平贸易团体的供货商也相当贴心,“某个NGO会帮我们找到另一个NGO,互相介绍,一个传一个。每当有盈利时,茧裹子就会再找不同国家的NGO合作”。
申请加入公平贸易组织
在不断与供货商取得联系的同时,杨士翔夫妇了解到:“以现今国际公平贸易的规则来谈,如果成为公平贸易组织中的会员,那么就有可能去找到自己的厂商和运作方式,自己去认证哪些是台湾的公平贸易产品。”
所以,杨士翔夫妇开始尝试加入公平贸易组织,希望能够组织属于台湾公平贸易的NGO。
要成为公平贸易组织的会员,首先还是要通过国际的认证。就像国外的生产者也往往不是自己申请到公平贸易认证,而是通过当地的NGO,甚至外来例如欧盟、日本的NGO团体去帮忙填表、申请。经过不断地摸索与尝试,“茧裹子”于2013年成为世界公平贸易组织WFTO的会员。
从最初的举步维艰,一个月营收仅3万元,到如今的在华山、诚品都有营业据点,每月营收70万元;从2012年4月获西非加纳的NGO首肯,茧裹子开启与各国NGO合作,5月是孟加拉国,截至9月已遍及印度、印度尼西亚、尼泊尔、智利、秘鲁等,共计20余个团体。他们脚踏实地,克服了种种困难,让梦想的阳光照进了现实。
(据公益慈善学园)
■ 闫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