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25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张璇
4月10日,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灵关镇,一幢5层崭新的白色小楼周边挤满了当地群众。他们时而大声招呼熟人,时而低头窃窃私语。地处山间的灵关镇,天气像三岁孩子的脸,刚刚的大晴天瞬间下起细雨。但这似乎没有影响围观群众的热情。
在这处新落成医院的院落里,身着少数民族服饰的少女迎合着欢快的乐曲翩翩起舞;道路两旁的姑娘们手捧着哈达已排成两列。从北京远道而来的国务院侨办主任裘援平一行人乘坐的大巴缓缓驶入医院,在这批参加“感恩侨爱——四川雅安芦山地震灾后重建巡礼”活动的嘉宾中,有一位十分激动,还没下车,就被车窗外医院里的景象所深深吸引。原来,他就是医院捐赠方、世茂集团的掌门人——许荣茂。
善心“播洒”世茂爱心医院
世茂侨爱钟灵社区医院外观
绿树成荫,背靠山峦,听医院院长介绍,可别小看了眼前的世茂侨爱钟灵社区医院,这所医院建筑采用五层框架结构,可以抵御高达8级的地震侵袭。在这刚落成的医院里,许荣茂先生接受了记者的专访。操着一口有浓重闽南语和粤语口音的普通话,许荣茂抑扬顿挫的声线让人感到十分清新、儒雅。
“刚才参观了医院、探望了病人,看到医院干净整洁的环境、井然有序的就医秩序,我感到非常欣慰。”许荣茂对记者如是说,“我们捐建这家医院,是希望能为广大受灾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卫生保障。”他呼吁更多企业、机构、个人,关注并一起参与改善贫困地区的基础医疗事业,提高全社会的医疗健康水平。
许荣茂在世茂侨爱钟灵社区医院授牌仪式上致辞
世茂侨爱钟灵社区医院于2015年年底正式竣工,今年4月初开始正式运营。许荣茂在2013年雅安芦山地震时捐资500万元参与修建。这家医院建筑面积达两千多平方米,抗震强度达到8级;建有全科诊室、艾滋、麻风病科、结核病管理科、流病科、慢病科、地方病科、预检分诊室、保健科室、观察室、B超室、心电图室等齐全的医疗科室体系;硬件设施完善,并配备了多位优秀敬业的医资力量。
“雅安地震发生时,在电视中看到很多人受伤了,我想这个地方的医疗条件可能需要改善,所以我首先就想到捐建这家社区医院,帮助周围老百姓解决病伤。另外,帮助偏远地区提升医疗卫生设施,让更多人的身体健康得到保障,这是我当时的一个想法。”许荣茂表示。
医院院长也认为,医疗条件和设备都有所改善,老百姓看病舒心放心。“医院的建成将为我县灵关片区1个社区、11个行政村,2.3万人民群众提供更好、更便捷的医疗服务。”不过,为了可持续发展,医院未来需要长期有效的投入。许荣茂也表示,下一步将考虑如何提升乡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更新设备和培养医务人员。
世茂集团对地震救灾的捐助活动是值得特别关注的。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世茂集团灾后第二天捐赠1000万港币,为帮助灾级区人民重拾信心、重建家园,许荣茂随后又带领世茂集团追加捐赠1亿人民币,向四川、云南、甘肃、陕西等偏远落后地区捐建100多家“世茂爱心医院”,助力改善西部地区乡镇医疗服务水平。
2011年4月,许荣茂走访四川眉山市东坡区柳圣世茂爱心医院,探望病人
“世茂爱心医院”项目已成为许荣茂在偏远和贫穷落后地区进行公益活动的布局重点。为了保证医院的相对高水准运营,许荣茂煞费苦心:“很多好的城市医生不一定愿意到乡镇来,这是我们最关注的。”为了建设高水平的医疗队伍,世茂集团将会定期组织爱心医院的乡镇医生去大城市的全国重点医院进行培训,并且建立了专门的队伍同医院的设备和人才需要进行对接。“提供好的医疗设备,提高医院的医疗技术,这才是保持爱心医院能做得好的最重要的两个方面,”许荣茂说。
的确,做公益不仅仅是捐钱、捐物那么简单,只有真正用心去服务,才能帮到那些需要帮助到人。秉持着这个信念,许荣茂先生不仅十分关注医院的建成,更在乎的是,如何提升医院的医术水平,长长久久地为当地百姓造福。所以,在许荣茂看来,出资捐建百所医院都不难,“难的是如何让偏远地区的医院有良好的医疗条件,素质较高的医疗队伍,换句话说,就是如何运营好一家医院。”
事实上,在我国西部,乡镇一级地区医疗建设经费有限,加上自然灾害时常发生,医疗服务能力往往处于十分紧缺的状态。在政府对区域的支持、援助之外,还需需民间慈善力量的参与,发挥民间慈善的灵活性和能动性。正是在这样的号召下,许荣茂先生积极响应,一直走在偏远落后地区医疗建设的最前线,为最基层的百姓福祉奔波劳碌,令人敬佩。
用心“浇灌”慈善事业
2015年11月,在中华红丝带基金十周年纪念活动中,许荣茂因多年来在艾滋病防治事业中的杰出贡献,被授予“十年功勋奖”
同世茂集团的多元化发展一样,许荣茂的慈善事业是全面铺开的。截至2014年底,世茂集团已累计捐款逾10亿元。旗下有“世茂慈善基金”、“世茂教育基金”、“世茂安抚基金”、“世茂红丝带基金”等多个基金,在农村医疗、艾滋病防治、文化教育、抗灾救助、流动人口、扶贫帮困等多个领域开展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在社会还普遍谈“艾”色变的2005年,在全国工商联的指导下,许荣茂就带领世茂集团联合20多家民营企业成立了中华红丝带基金,成为国内较早关注艾滋病群体权益的大型基金之一。
十多年来,该基金已累计投入了1亿元,共有9000余名艾滋病感染者,13700名受艾滋病影响儿童,16000名特殊困难怀孕妇女,37万贫困地区村民和57万名外来务工者直接受益。而中国“第一夫人”彭丽媛在之后对我国防治艾滋病事业的关注——成为WHO艾滋病防治亲善大使、国家计生委预防艾滋病义务宣传员,并亲自参加由中华红丝带基金主办的2013年世界艾滋病日主题宣传活动,则是给这些年来在这一领域做出卓越成绩的世茂集团“点赞”。
无论是世茂爱心医院,还是中华红丝带基金,许荣茂带领世茂集团涉足公益慈善的领域虽广,但总能奉献出精品项目,甚至创造不同的经营模式供同行效仿。这一成就与许荣茂的处世哲学有莫大关系。
2012年8月,许荣茂考察中华红丝带基金凉山州项目,与红丝带艺术班的孩子们在一起
善行传道“慈善”精神
在谈到成功之道时,许荣茂曾说自己没有什么特别的,不过是比别人“更投入、更用心、更注意细节而已”。项目图纸他会一遍遍看,很多人觉得微不足道的小事,他也会亲力亲为。从金融到房地产,从香港到内地,几十年来,许荣茂稳健经营,带领世茂集团以坚持不懈的品质追求及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积极投入到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时代中。毫无疑问,许荣茂身上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珍贵特质:在微观问题上事无巨细的做事风格,和在时代宏观趋势上独到准确的判断。
如果说这两点特质是许荣茂在商界取得辉煌成就的关键所在,那么显然,在做公益事业时,这两点特质也同样适用。可以说,从20世纪90年代年开始关注公益,20多年来许荣茂和世茂集团所取得的成就和赢得的口碑,都离不开同政府的密切合作和对政府政策的精准理解。
2015年8月,许荣茂率团带领“四海一家.香港青年创新创业交流团”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回顾历史
作为香港政经界有着重要影响力的人士,许荣茂先生十分关心香港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尤其是香港新移民问题。2010年,许荣茂联合几位商界朋友共同成立“香港新家园协会”并担任会长,致力为新来港及少数族裔人士提供优质、专业的生活、教育、培训、工作等一站式服务,协助他们融入新的生活环境,推动他们积极参与香港的建设。目前,协会会员人数已超过11万人次,服务人次超过60万人次,已成为香港最大的社会团体之一,为香港的稳定繁荣贡献力量。
针对国家新近提出的“精准扶贫”,许荣茂称他早已建立了团队进行研究,并在以后的项目选择上跟这一要求靠拢;对于新《慈善法》,身为全国政协委员的许荣茂也多次提出相关提案和建议。虽然目前有些条款依然具有争议性,但他敏锐地判断,这部《慈善法》具有重大意义,“将前所未有地释放民间的公益力量,保障了多方参与慈善事业的权益”,简短两句话,许荣茂先生对于慈善立法的深刻理解显然已经走在最前沿。
“施比受更有福”,许荣茂深知细水长流和顺势而为的重要性。“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是他在采访过程中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把企业和公益的发展放在历史大潮中审视,对大局观的强调优于对个人能力的重视,他说“企业要做大,首先要社会和谐,要老百姓认同,要经济社会的发展。你所取得的这一切,都和社会的支持关心分不开,包括党的政策。”在许荣茂的公益哲学里,慈善并不是目的,也不是手段,而是一种责任和义务。
许荣茂先生和世茂集团“三年III班”志愿者团队
巧的是,这种理念又和中国的传统文化不谋而合。显然,许荣茂信仰中国传统文化中“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的教导。这不仅是要施财、施物,更是施精神——通过自身的慈善行动,启蒙、带动社会公众参与进来,“潜移默化”影响他人。
的确,他一直是这样做的,更卓有成效。他的中华红丝带基在潜移默化中推动了中国社会和官方对艾滋病防治的认识;他通过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将慈善理念融入进企业文化,带动起整个世茂集团的公益热情,员工自发组织的“三年III班”,是国内少有的获得广泛赞誉的企业志愿者队伍;他不仅捐建百所爱心医院,为千万人提供公益医疗服务,身为中国侨联副主席的他还发动更多的华侨关注西部偏远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
纵观许荣茂的公益之路,他的每一步行动都好似一位稳重的长者,用事必躬亲的态度来教导我们怎么做公益,如何为他人谋福祉:不出格,不造作;审时度势,踏踏实实;不求乘风破浪一鸣惊人,但求坚忍不拔水滴石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