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人物观点 > 正文

爱眼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彭志坤:融合共建,关注长远,做可持续的眼健康公益

  2015年,爱眼公益基金会在湖南省民政厅注册成立。从“两眼一抹黑”,到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模式,爱眼公益基金会立足自身优势,充分依托合作伙伴优势资源和理念经验,从眼健康切入,一点点摸索,不断尝试,打造出“你是我的眼”等品牌公益项目,受益患者总数达到百万级,探索出了中国特色的公益解决方案。

  彭志坤是整个过程的见证者,也是实际参与者。十余年的公益经历,让他对于整个行业有了更深的体会和认知。

  十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今年7月,爱眼公益基金会完成换届,选举产生了第三届理事会。目前,基金会正在做战略升级,目标锁定更广泛人群的眼健康,做更具长远价值的事情。日前,《公益时报》记者围绕相关问题采访了彭志坤。

  单打独斗难成事

  协作互补方为本

  《公益时报》:爱眼公益基金会2015年成立以来,主要围绕什么内容开展工作,这些年发展情况如何?

  彭志坤:作为一家有专业特色的公益机构,我们聚焦眼健康议题开展工作。根据我们的研究和调查,眼健康领域有三大问题是需要重点解决的:一是欠发达地区医疗资源匮乏导致的眼健康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二是眼保健意识欠缺造成延误治疗而致盲的挑战;三是就医费用负担带来的因病返贫致贫恶性循环问题。眼健康问题的解决,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目前,爱眼公益基金会的业务主要围绕眼病救助、预防科普、基层诊疗赋能这三大块业务,每年的公益支出大约为2亿元。

  我们开展最早、最多的是以白内障、角膜病等为代表的各类致盲性眼病救助项目,截至2024年7月,爱眼公益基金会与政府、企业、慈善组织、医疗机构等开展合作,累计资助金额超过13亿元,共支持了570多个公益项目,覆盖全国所有省份和老挝、缅甸、柬埔寨、埃塞俄比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受益群体超过2亿人次。其中,累计为近150万名困境眼病患者实施复明救治手术。

  《公益时报》:作为一家具有企业背景的基金会,这一特点给爱眼公益基金会带来什么影响?

  彭志坤:从第二届理事会起,爱眼公益基金会即组建了多元化的理事会队伍,选举产生由公益慈善专家、知名媒体人、眼科医疗专家等不同背景专业人士构成的包容性理事会,确保科学决策。在保持治理独立的前提下,基金会与发起企业爱尔眼科医院集团一直保持协同发展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借助企业的支持作为基金会生存和发展的后盾,促进基金会的良性运作,更好地实现基金会解决眼健康社会问题的价值使命。

  除了是主要资金捐赠方,爱尔眼科也充分调动企业优势资源,为基金会的发展注入人力、技术、管理经验方面的支持,尤其是爱尔数千名眼科医疗专家志愿团队,发挥专业技能,奉献时间与爱心,深入参与到眼疾手术救助、科普义诊、基层诊疗赋能等公益行动中,成为提升眼健康公益成效的核心保障。另一方面,基金会兼以战略性、专业性、系统性的公益策略和手法,助力企业更好地践行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实现回报社会的愿望。目前看来,双方这种协同互促的状态,更利于实现可持续社会价值共创。

  《公益时报》:您多次提到,要撬动各界资源投入,构建眼健康公益生态。除了爱尔眼科外,基金会还链接了哪些资源,是如何发挥其作用的?

  彭志坤:眼健康问题仅仅靠一家机构的力量远远不够,需要社会多元共治才能解决。我们围绕自身核心资源,不断寻求和发展新的资源,探索构建起了一个党政机关、群团组织、企业商业、公益机构、高校智库等多方参与、有机融合的眼健康公益共同体。

  爱眼公益基金会尤其注重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与国家及地方各级民政、扶贫/乡村振兴、红十字会、侨联、妇联、残联、工会、退役军人、民主党派系统及其所属慈善系统和社会组织广泛合作。在眼健康公益项目的落地执行中,充分发挥党政群团部门纵向层层组织动员、横向跨部门协调联动的机制优势,形成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面向留守妇女、儿童、老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精准发力,将眼健康帮扶工作落实到最基层、延伸到需求最迫切的人民群众。我们欣喜地看到,一个多体系交叉共建、多维度渗透融合的合作共同体正日益成熟,构建起了契合中国特色、政府与民间协同共治的眼健康公益模式。

  以创新拥抱变革

  用真心保障服务下沉

  《公益时报》:近年来社区慈善越来越被政府所看重,也逐渐成为公益事业的重要版图,基金会在社区眼健康公益服务上有什么探索吗?

  彭志坤:社区作为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的根基所在,既是采集慈善需求的窗口,又能协调指引慈善资源的流向,是整个慈善体系的“底盘”。爱眼公益基金会有意识地规划引导眼健康公益落实至社区层面,以社区为主阵地,与社区社会组织等携手合作,并将眼健康志愿服务引入社区工作,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我们建立起了一支包含眼科专家、医务人员、社会工作者等在内的眼健康志愿队伍服务,利用其专业特长为社会做贡献,迄今共吸纳7830名专业医务志愿者,累计贡献志愿服务时长超过20万小时。

  “社工+志愿者”的结合,有效延伸了服务路径,助力眼健康服务下沉至城乡社区。通过面向基层民众提供专业的眼健康科普教育、义诊检查、动态监测服务,我们致力于打造一个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需求、覆盖全生命周期全人群的眼健康管理体系。同时,我们也特别注重激发社区的内生动力,共同打造一个便捷互助、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公益时报》:这十年来,眼健康公益领域有什么变化,基金会在行动策略上有何回应?

  彭志坤:世界万事万物唯有变化才是永恒,爱眼公益基金会成立以来的十年,也是政策环境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变化的十年。感受最明显的,一个是民众眼健康需求的变化,在初期大约有六七年的时间,眼病救助是我们最核心的工作,大量沉积在基层的困境致盲性眼病患者等待重见光明,资助复明一例等于是为一整个家庭带来了希望。随着国家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推进,还有电子产品使用带来用眼强度增加等生活方式上的变化,面向更普遍人群、全年龄段的眼病防治需求变得更为迫切,如何通过加强眼健康知识教育科普和及时检查,预防和减少眼病的发生发展,成为了新时代眼健康的内涵要义。我们需要为民众提供更全面的眼健康管理和医疗保障。针对基层诊疗能力提升的赋能项目,也是基于此做出的从“输血”到“造血”的战略叠加,关注长远的、根本性的问题解决。

  第二个变化,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慈善医疗增添了更多想象空间。我们向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广泛捐赠配备眼底AI筛查系统等智能化设备,希望解决基层医院眼科医生稀缺、医疗技能落后、医师阅片量大的问题。对于筛查出的疑难病例,通过远程诊疗平台连线知名专家进行会诊,大幅提高了诊疗效率和精准度,让偏远地区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眼健康诊疗服务。变化带来挑战,也倒逼我们变革与创新,永不停滞。

  坚守初心 练好内功

  做清醒的乐观主义者

  《公益时报》:您的使命感从何而来?公益带给您哪些不一样的感受和体验?

  彭志坤:老话说“修桥铺路治瞎子”是民间三大善事,能够从事这份予人光明、赠人希望的事业,是我莫大的幸事。做公益之前,我也做过别的工作,但最终觉得做公益是听从了自己的内心,符合我的价值理念,遵循了我的职业理想和责任,或者也可以说是一种宿命吧。无知者无畏的心带我走到了这里,给我的生命注入了强大的张力。项目受益人和合作伙伴的认可和激励,也是支持我走到今天的一个最重要原因。

  我们有一位捐赠人是视障人士,当他发动亲友筹措了近百万元资金,找到我们希望能一起帮助更多人免于失明之痛的时候,很难不让人动容。这份饱含真情和暖意的事业,在给他人带来价值的同时,也让我的精神和心理获得满足感。这是其他行业和工作未必能够体验到的很珍贵的东西。

  《公益时报》:接下来五年,爱眼公益基金会有什么发展规划,会在哪些方面着重加强?

  彭志坤:过去两届理事会,我们整体处于摸索调整的阶段,初步形成一定的机制和模式,下一个五年是战略升级、走向纵深的重要机遇期。爱眼公益基金会始终定位于坚守光明初心,响应政策举措,补齐需求缺口,积极创新引领,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和社会治理体系。未来,“联结”仍是发展关键词,我们将进一步夯实眼健康公益共同体,通过建立情感联结、构建共同信任、凝聚使命目标,把自己打造成跨界合作的眼健康公益平台,推动各种相关主体开展更有效、深入、可持续的联合行动,努力实现让更多人看得见、看得清、看得舒适的使命与担当。

  我们也会更注重眼健康议题的研究和政策倡导,资助开展相关调查研究,推动形成有利于眼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此外,也将加快国际化发展战略,加大对东南亚、非洲等国家的眼健康援助合作力度,利用好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特别咨商地位,在国际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经验,争取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助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我相信,在现有良好基础上,爱眼公益基金会将迎来新一轮黄金发展期,跻身全球防盲治盲及眼健康公益领域最重要的推动者之列。

  《公益时报》:当前,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公益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身处其中,您有什么看法与建议和大家分享?

  彭志坤:我们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极其挑战的时代,公益同行整体都面临较大的生存发展压力。越是这样的时刻,我们越要冷静克制,要找到自己的专业价值在当下的定位,筹款是一方面,同样重要的,也要看能不能创造新的社会价值。高质量发展的当下,公益行业也面临转型,大家关注的是我们能不能设计出好的项目,能不能切切实实解决社会问题,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此外,公众对公益认知度的提升,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公益机构要做真正的长期主义者,要适应环境并努力改变自己,保持敏捷和灵活的身姿,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情,在危机和困境中,保有希望,勇敢行动。悲观者往往正确,勇敢者赢得生机,乐观者才能成功。我相信,困难是暂时的,未来是美好的,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网站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