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最美医务社工 | 萧少云:每个与案主们的“第一次”都是最感动的
为弘扬医务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工作理念,树立医务社会工作者先进典型,宣扬医务社会工作者案例,《公益时报》社携手中国红十字基金会、金赛药业等合作伙伴共同开展“第三届(2023)寻找最美医务社会工作者”系列活动,并推出“第三届(2023)寻找最美医务社工”系列访谈活动,旨在弘扬医务社工精神,发掘榜样的力量,共同推进医务社会工作发展。
本期访谈主人公:萧少云,2022年2月至今,佛山市南海区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任职一线社工。申报资料附有个案“安宁陪伴生命幽谷,圆满抵达人生终站”。在这个案例中,医务社工依据身心社灵理论,在整个个案服务过程中极力贴近服务对象及其家人的心,为服务对象提供对缓解死亡恐惧心理的介入、对亲属心理情况的介入、对服务对象整个家庭面临的困难介入以及灵性层面的关怀、未了心愿的达成,协助服务对象链接社会资源,获得相应的社会支持等多种方式,缓解服务对象内心对未知的恐惧压力,对其家属进行精神安慰,增强改善服务对象临终生活质量的可能性。
以下为访谈实录 >>>>>>
《公益时报》:简单介绍自己以及日常工作内容。
萧少云:中级社工师、三级心理咨询师、生命关怀指导师、自杀预防安全员。毕业于广东医科大学社会工作系,毕业后一直深耕一线社会服务,现就职于佛山市南海区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南海区人民医院医务社工服务项目一线社工。日常工作内容:为有需要的危急重症病友及家属提供个案跟进、支持与管理服务,协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因病衍生的问题,提高问题应对及解决能力;负责项目健康社区服务板块,链接优质志愿医疗资源进社区,构建医院—社区桥梁。
《公益时报》:为什么会从事这份工作?
萧少云:毕业于广东医科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的我,在校期间通过创立社团、参加各种专业相关比赛、实习等方式,对社会工作的了解不再是纸上谈兵,对社会工作的本质“助人自助”有了不一样的感悟和体会。毕业后也尝试过不同的社会服务领域,曾给自己设定了一年的服务探索期,期间不断反思个人成长方向与综合分析个人能力,深思熟虑后选择了医务社会工作这一领域,回归求学期间对社会工作的初心与本心。
《公益时报》:在医务社工服务过程中遇到最困难的事情是什么,又是如何解决的?
萧少云:从其他领域重回医务领域,过程中有必须经历的“阵痛。重拾医学知识的痛苦、工作环境变化的不适、工作内容转变的无所适从,容易使自己对该专业领域的认识和实践产生重重疑惑和挫败感,导致陷入不断地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的困境之中。为使自己更好地渡过“转型”难关,除重拾自身已学的医学知识外,还需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补给站,如虚心请求经验丰富同事的帮助、督导支持,深入学习主要接触的病种知识等,不断提高专业能力,提升个人专业自信度;二是需要形成个人的工作模式、框架,面对完全不一样的工作内容,要学会将工作中常见以及特殊情况进行分类,制定常规的工作流程和应急方法,以便快速适应环境、工作内容的变化,同时更好地准确把握、分析服务对象的需求。
《公益时报》:从事医务社工服务过程中,让你最感动的事是什么?
萧少云:重回医务领域的这些年,发生过很多不一样的第一次,有伤心的、有开心的、有痛苦的,各种情绪情感的交集深刻地印在我的脑海中。目前我主要负责肿瘤病区的病人,涉及安宁疗护服务的居多。在服务过程中,令我印象最深刻、最感动的是与案主们的“第一次”。对于我来说每个“第一次”的具象化都是最感动的:第一次以聆听者的身份聆听案主诉说自己或平凡或丰富或苦难的一生,第一次以“信鸽”的身份将案主留下的《爱的及时五句话》送到案主亲人的手上,第一次以“记忆者”的身份引导案主将岁月制作程人生回顾相册,第一次以“定格者”的身份为案主拍下第一张也是最后一张全家福,第一次以陪伴者的身份协助案主家属完成案主最后的心愿—遗体捐献。我发现感动不止于语言的表述,也可以是事件的发生带给自己、服务对象的变化和感悟。
《公益时报》:简单介绍案例以及根据案例分析医务社工在该领域的创新、总结、经验等?
萧少云:“到现在用了多少钱呀?没钱就回家吧。”服务对象担心自己的病拖累整个家庭,聚焦于疾病而忽视了一直相伴的人,二人都深爱着对方,但一个只想逃离放弃,一个缄默不语。缺乏良性沟通的双方,对对方都有了非理性的情绪。为此,我运用专业服务手法协助澄清他们的错误认知,并透过提供实质资源支持辅助,进一步助力服务对象舒缓疼痛与住院的不适感。
两个月的跟进过程中,医务社工尝试引导服务对象与家人一起重温生命中的一些好人、好事、好特质,让服务对象和另一半重新看到对方在自己人生中美好的一面,协助他们自我肯定与欣赏对方,并透过重构患上癌症这段历程中的生命故事,共同赋予这段人生经历新的意义。“我想留下一点东西给家人。”服务对象委托医务社工代笔,将说不出口的爱留给家人有形的思念。在这段旅程中,医务社工极力贴近他和家人的心,陪伴他们走过难忘的一段人生旅途。我们确信,如果身体的不适可以缓解,则可让病人改善对疼痛及死亡的认识,并且在生命的晚期,透过爱的表达重构生命的意义,安宁陪伴生命幽谷,圆满抵达人生终站。
《公益时报》:对医务社工未来的发展有哪些建议?
萧少云:一是加强宏观政策的支持,明确医务社会工作服务规范和标准,这是提升专业认知度和专业权威性的重要途径。二是重视医务社工的“专才教育”和本土化教育,不断将医务社会工作者的能力往专科化、精细化方向培训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