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人物观点 > 正文

寻找最美医务社工 | 黄海欣:用爱与专业守护老年人的晚年健康人生

  为弘扬医务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工作理念,树立医务社会工作者先进典型,宣扬医务社会工作者案例,《公益时报》社携手中国红十字基金会、金赛药业等合作伙伴共同开展“第三届(2023)寻找最美医务社会工作者”系列活动,并推出“第三届(2023)寻找最美医务社工”系列访谈活动,旨在弘扬医务社工精神,发掘榜样的力量,共同推进医务社会工作发展。

  本期访谈主人公:黄海欣,佛山市南海区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任南海区桂城医院医务社工项目主任。作为一名医务社工,在服务实践上,与团队积极探索公立医院“医养结合”医务社工服务模式,以“医护社义”四位一体工作服务模式为慢病老年人提供身心社灵全人健康支持服务;以“1+1+N”(医护人员+社工/志愿者+N个社会资源)工作思路创新老年病患全人健康支持服务模式。在院内,打造慢病全病程健康管理、老年人防跌、人文关怀角等服务品牌;在院外,则创新性打造老年人关爱互助联盟,覆盖南海区11个社区,累计服务1.7万人次,深受服务对象好评。在专业提升上,积极充实个人知识,认真学习先进经验,为社区项目团队提供服务设计、模式提炼等督导支持。

  以下为访谈实录 >>>>>>

  《公益时报》:简单介绍自己以及日常工作内容。

  黄海欣:佛山市南海区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会工作师。2019年至今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全科医院开展老年病患全人健康支持服务,重点关注老年病患身、心、社、灵服务需求,以“医护社义”四位一体工作服务模式为慢病老年患者提供全人健康支持服务,撬动更多社会关爱资源,助力老年病患及其家庭走出困境,用爱与专业守护老年人的晚年健康人生。

  《公益时报》:为什么会从事这份工作?

  黄海欣:一开始是因为大学就读于医科类院校,对医务社工有较大兴趣。后来随着对这个职业的深入了解和体验,慢慢地发现这份工作不仅能为服务对象带去支持和帮助,在服务过程中也获得不少成长,因此坚定地在医务社工这条路上走了六年。

  《公益时报》:在医务社工服务过程中遇到的最困难的事情是什么?又是如何解决的?

  黄海欣:在服务慢病老年患者过程中遇到过不少困难。这个群体一般患病时间较长,对疾病总是抱有“侥幸”心理,“放任”是他们的常态。而我们的工作很多时候就是要帮这个群体更好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加强慢病管理意识及能力。为此,医务社工团队结合过程的服务经验,与医务人员共同探讨研究,设计出趣味性、互动性、教育性兼具的服务工具,在恒常的病房服务中结合使用。其次,通过培育慢病同路人团体,搭建一个能够让患者、医务人员自由交流的平台,让患者在非医疗场域也能获得足够的支持,更有利于促进慢病老年患者对健康的重视。

  《公益时报》:从事医务社工服务过程中,让你最感动的事是什么?

  黄海欣:工作多年,遇到很多感动的事,其中一幕虽然平淡如常却让我珍藏心中。一位孤寡独居老人,患有基础慢病,每隔一段时间会因身体不适从30多公里外的居所乘车到我所工作的医院就诊。每次住院,我都会探访关怀老人,了解他的需求及困难,及时链接资源提供支持,老人也十分信任我。转眼间四年过去,老人的记忆力不断衰退,很多人和事都忘却,却每次都会精准叫出我的名字,紧紧握住我的手道谢。

  《公益时报》:简单介绍案例以及根据案例分析医务社工在该领域的创新、总结、经验等内容。

  黄海欣:我所在的项目重点针对慢病老年患者开展一站式支持服务,主要服务成效及特色服务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医务社工与医疗流程进行创新性契合,以一科一品牌为实践载体,打造有慢病病友全病程管理服务模式。医务社工以坐班工作制形式介入,进一步聚焦慢性疾病群体,围绕其入院适应、疾病适应、住院关怀、出院准备、社区随访、病友团体支持等阶段性需要提供针对性服务,回应慢病病友多层次的服务需求。

  第二,契合医院发展定位,协助梳理医院志愿服务发展方向,打造“党建+志愿服务”特色服务品牌,助力医院志愿服务规范化、品牌化发展。产出志愿服务队伍管理办法、队伍发展架构、志愿者激励机制、志愿服务指引口袋书及培训清单,规范化发展志愿服务队伍,助力老年友善医院建设。

  第三,契合桂城医院全科医院的发展定位,进一步扩大老年人关爱互助联盟覆盖范围和类型,并充分现实健康资源与健康需求的有效互动,持续深化发展老年人关爱互助联盟服务模式。项目发展有合作社区8个,联盟覆盖范围及影响力不断扩大,透过合作开展慢病管理小组、健康义诊、线上线下健康讲座等,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的“家门口”健康服务,赢得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第四,发挥跨专业团队优势,结合各科服务特色开展多元化慢病知识宣教,有效提高健康科普的覆盖面、传播速度。整理产出疾病宣教折页5类、健康科普视频33个,常态化开展慢病管理小组及工作坊,极大程度上拓宽了健康科普形式与内容的广度,促进服务对象健康知识的学习及健康意识的提升。

  第五,结合多年长者慢病健康管理服务经验,创新性打造沉浸式健康教育服务工具盒子,推动服务可视化、品牌化发展。创新性打造有糖尿病、关节保健、脑卒中等主题的健康宣教可视化工具盒子,以互动性强的沉浸式健康主题游戏设置,增强慢病患者对健康知识的理解和接纳,进一步提升患者的健康管理意识及能力水平,推动服务品牌专业化发展。

  第六,围绕老年患者在病区“养”方面的需求,项目团队根据各科特色打造人文关怀服务角,提升患者住院体验感,增加服务满意度。设置健康促进小角,免费提供辅具及健康促进资料,促进病人的健康素质;设置老年阅读小角,提供书报阅读、棋类等,丰富老年病患的住院生活;设置园艺小角,引导住院病友一起养护绿植盆栽,进一步提升患者住院的体验感。

  《公益时报》:对医务社工未来的发展有哪些建议?

  黄海欣:一是医务社工需要不断加强专业学习,打磨好专业技能,以更好地适应服务发展的需求;二是建议出台购买医务社工服务的相关制度及预算标准,为各单位购买服务提供科学的预算依据;三是希望政府继续加大对医务社会工作的支持力度,优化相关政策法规及人才发展机制,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

网站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