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人物观点 > 正文

寻找最美医务社工 | 苏靖韵:探索特殊儿童学前教育服务模式 搭建圆梦学堂学前教育体系

  为弘扬医务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工作理念,树立医务社会工作者先进典型,宣扬医务社会工作者案例,《公益时报》社携手中国红十字基金会、金赛药业等合作伙伴共同开展“第三届(2023)寻找最美医务社会工作者”系列活动,并推出“第三届(2023)寻找最美医务社工”系列访谈活动,旨在弘扬医务社工精神,发掘榜样的力量,共同推进医务社会工作发展。

  本期访谈主人公:苏靖韵,中级社工师。佛山市南海区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南海区妇幼保健院特殊儿童家庭全方位助力支持计划项目主任,负责统筹项目服务开展,为特殊儿童家庭提供一站式社工服务,总结项目服务模式及经验,促进特殊儿童家庭更好回归社会。曾荣获2022年佛山市社工之星、2022年度佛山市南海区优秀社工。

  她提供的案例“医教结合服务在脑损伤患儿中的实践探索”,于2016年12月启动,是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首个关注特殊儿童的医务社工服务项目,通过医务人员、医务社工、社会力量等跨专业团队协助方式,为服务对象提供多维度的支持,创新特殊儿童医务服务模式。经过几年探索,2020年起项目搭建院内特殊儿童学前教育服务的框架,2022年链接基金会资源支持,开展针对脑损伤儿童的“慢慢圆梦学堂”——院内特殊儿童学前教育服务。综合运用小组社会工作的手法,跨专业团队开展服务,提升患儿的知识储备与社交互动能力,协助患儿家庭做好融入集体生活和就学准备工作。服务得到了一致认可,同时院内特殊儿童学前教育服务也创新了科室的服务模式,为其他有需要的载体提供参考经验。

  以下为访谈实录>>>>>>

  《公益时报》:简单介绍自己以及日常工作内容。

  苏靖韵:2016年7月至2021年8月,佛山市南海区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南海区人民医院医务社工服务项目一线社工。负责癌症和慢病病人及家属服务个案辅导及跟进工作、项目志愿服务团队的培育和发展支持工作,负责南海区人民医院医路凡星志愿服务队的日常院内工作。

  2021年9月至今,任佛山市南海区妇幼保健院特殊儿童家庭全方位助力支持计划项目主任,负责统筹项目服务开展,为特殊儿童家庭提供一站式社工服务,总结项目服务模式及经验,促进特殊儿童家庭更好回归社会。

  投身医务社会工作的7年里,从一位社工“小白”,成长为一名专业的医务社工。从来都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用真诚的态度,专业的技巧,用心的服务每一位服务对象。服务超过150例个案,从0岁到90岁,为特殊患儿及家属、癌症病患、慢病病人、自杀患者、临终病患等不同的服务对象提供心理辅导和资源链接等服务。协助病患及家属应对因病衍生的问题,激发其抗病抗病潜能,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回归社会,回归生活。

  《公益时报》:为什么会从事这份工作?

  苏靖韵:从一个社工小白走进社工行业,并且走进医务领域,看似缘分,但又像“命中注定”的事情。受到家人的影响,第一次接触到“助人自助”和“生命影响生命”入行,透过一个个的个案和活动经历,从懵懵懂懂到真真切切了解到它的内在含义,帮助病人及其家属走过最煎熬的日子,勇敢面对逆境,接纳自己,真的很有意义,也更加坚定在医务社会工作的路。

  《公益时报》:在医务社工服务过程中遇到最困难的事情是什么?又是如何解决的?

  苏靖韵:刚接触的初期是最困难的,在医院场域之中,医务社工作为第三方的角色进驻,服务不同的服务对象,包括患者、患者家属、医务人员都对医务社工的工作不了解。一方面患者对于医务社工不认识,不了解;另一方面医务人员对于医务社工的专业认识不够,很难一下子接纳医务社工作为团队的一份子,加上非医疗行业,无医学背景的情况下,对于医学知识的欠缺,会容易让医护、患者很难相信“你能帮到他们”。这种不信任的感受会让初入行的医务社工觉得陷入困境。

  这些时候,就需要及时的进行个人的调整,一方面,多看书、多学、多问,除了不断巩固专业知识外,还要不断学习和了解相关疾病的基础知识,在跟随医护查房的过程中,像海绵一样不断汲取知识,帮助自己学习和了解更多关于疾病的相关知识。除此之外,也需要在日常工作中,注意可以及时做好病人个案讨论会议、工作汇报等相关工作,让医务人员能更进一步的了解社工的服务和专业,慢慢改变他们对于医务社工的印象和了解,从而慢慢接纳医务社工成为团队的一份子。再由医护转介及推荐等,让患者也能加深对于医务社工的信任,耐心听取患者的需求,做好需求评估和及时介入的工作,回应患者需求,用心和耐心陪伴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

  《公益时报》:从事医务社工服务过程中,让你最感动的事是什么?

  苏靖韵:遇到过很多让我感动的事情,在第一个项目做善终服务过程中,遇到一位疾病晚期患者,离世前的愿望是和妻子拍一张合照和全家福,帮助他完成心愿后,他妻子和我陪伴案主安详离世。经过哀伤辅导,这位女士走出来之后,踏上志愿者之路,帮助其他丧亲家属面对哀伤。

  在做特殊儿童医务社工服务过程中,链接多方资源,与同事一起搭建院内特殊儿童学前教育服务的框架。在服务过程中,帮助一位脑瘫患儿建立信心,在毕业典礼的时候邀请其进行毕业演讲和表演。从刚开始患儿所有家属否定和不信任的情况下,坚持为其争取到上台表演的机会,最终孩子成功并出色完成演出。自此以后,患儿和家属转变观念,勇于尝试,重新建立信心。

  《公益时报》:简单介绍案例以及根据案例分析医务社工在该领域的创新、总结、经验等内容。

  苏靖韵:案例通过介绍“医护+社工+幼教导师+志愿者”跨专业团体合作,开展院内特殊儿童学前教育服务模式,搭建了圆梦学堂学前教育体系。院内特殊儿童学前教育体系的搭建为特殊儿童提供了适合的课程内容体验,补充脑损伤患儿受教育的机会。同时,成功产出佛山首个院内特殊儿童学前教育程序,为院内医教结合实践开展提供指引,更好促进教育平等。联动民政、基金会及社会慈善资源超22万元;带领团队为特殊儿童打造“圆梦学堂”品牌服务,该服务已经为超过150名特殊儿童提供服务,开展超280节课堂,链接各类志愿者资源超过600人次。

  患儿家庭认为,“圆梦学堂”能让孩子适应集体上学的环境,学习上课纪律,弥补孩子因为治疗无法上幼儿园的问题,在圆梦学堂里看着孩子的进步,对孩子未来回归校园更有信心,也更有信心继续进行康复治疗。其中,30%左右的患儿在参与圆梦学堂后,能顺利回归过渡到正常学校、幼儿园或申请保留学位。项目能提供实践的框架和流程,医务社工与科室医护共同以《“圆梦学堂”对脑瘫患儿学前转衔教育效果的研究》申报佛山市自筹经费类科技创新项目入库。

  《公益时报》:对医务社工未来的发展有哪些建议?

  苏靖韵:期望可以出台并落实地区购买医务社工服务的预算标准,为购买服务方提供政策依据和预算依据。医务社工除了需要学习社会工作专业的技巧以外,也需要学习相关的疾病基础医疗知识、心理辅导技巧等,希望可以联动更多部门和多专业的方向,提供更多培训,增强医务社工的专业能力;牵头联动不同的高校,搭建沟通平台和机制,让更多的高校学生有实践的机会,更多的人能投入到行业当中。

网站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