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人物观点 > 正文

寻找最美医务社工 | 关娜妹:希望尽快出台地区购买医务社工服务的规章制度、预算标准

  为弘扬医务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工作理念,树立医务社会工作者先进典型,宣扬医务社会工作者案例,《公益时报》社携手中国红十字基金会、金赛药业等合作伙伴共同开展“第三届(2023)寻找最美医务社会工作者”系列活动,并推出“第三届(2023)寻找最美医务社工”系列访谈活动,旨在弘扬医务社工精神,发掘榜样的力量,共同推进医务社会工作发展。

  本期访谈主人公:关娜妹,广州市越秀区关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中级社工师。2020年至今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参与医务社工统筹与具体事务,为困难家庭、肿瘤患者、医务人员等群体提供直接服务如探访、慰问、个案辅导、志愿服务对接等。

  以下为访谈实录>>>>>>

  《公益时报》:简单介绍自己以及日常工作内容。

  关娜妹:2020年开始加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医务社工团队。日常工作分为两部分:第一,院内服务是工作的重点,包括为重大疾病患者、家属、医务人员提供多样化服务及支援。围绕提升患者院内生活质量、促进院内关系协调、营造医院友好环境这三个维度为医患、照顾者提供经济、心理、支持、社会等层面的服务,以协助患者链接对应资源,减轻经济负担,缓解患者的心理负担;为患者赋能,提升健康生活的能力等。第二,为院内外整合服务,与我在院内的工作相互促进,主要为整合志愿服务力量为其搭建互动与关爱平台,通过健康公益活动进社区、进家庭、进企业及品牌项目宣传等形式,不断维系医疗志愿服务队伍、加大医务社工服务感知宣传,扩大医务社工影响力。

  《公益时报》:为什么会从事这份工作?

  关娜妹:在成为医务社工之前,在社工站、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等平台从事社会工作、志愿服务工作8年。2018年,在朋友圈看到医务社工朋友发布志愿服务活动,报名并参加了第一次院内医务志愿服务,和高校志愿者根据广东省人民医院医务社工的安排和分工,为心儿科的亲子家庭们开展共读绘本和创作活动。接着第二次参加、第三次参加……对院内服务越来越熟悉,也越来越上心。

  机缘巧合的是,2019年在广州社会工作协会培育下成为一名社会工作督导。就读督导班时,我选择了医务社工组,开始系统接受医务社工的知识,也正是在督导班的所见、所闻、所学、所悟,有意识地开始建立自己在这方面的知识框架,并决定从事医务社会工作。

  《公益时报》:在医务社工服务过程中遇到最困难的事情是什么?又是如何解决的?

  关娜妹:成为医务社工的同一年,广州发生疫情,因为不能像往常一样进入医院与患者、医护直接接触,导致无法了解他们的现时需求和困难。我和团队对此展开研讨,决定及时调整服务形式,第一时间回应所服务科室的需求。在不影响医护人员的正常工作范围内,我带头联动医院及时发现有困难的患者,通过电访、微信建群等方式了解患者困难和需求,并根据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通过“看见你的生命故事”——肿瘤患者关爱计划、童信告白等项目,以绘本、绘画、书信、“听见你的生命故事”等载体,组建“疫”线爱心志愿服务队,为患者提供一对一云辅导、线上抗疫故事分享会、电话跟进个案辅导等服务,以助他们获得朋辈、同龄人、社会大众及专业服务的支持;同时,带头开展超20场“医心相伴”关爱医护人员行动,为在院内坚守、在一线冲锋的医护人员提供暖心惊喜(为在隔离医院工作的医护人员送上护手霜、水果等日常物品)、通过电话和微信倾听他们的心声,给与他们贴心陪伴,缓解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抗疫过程中的压力。

  《公益时报》:从事医务社工服务过程中,让你最感动的事是什么?

  关娜妹:让我最感动的事是在“童信告白”——关爱白血病患儿服务中,白血病患儿和豪贤路小学学生稚嫩且纯真的友谊。作为特殊时期的“小信鸽”,我需要简单过一遍他们交流的内容、对书信进行消毒等,所以会看到他们的互动记录。他们年纪都偏小,有很多字还不会写,所以信纸上经常会出现一些拼音或者小涂鸦,那是他们聊以表达的最可爱的方法。看着他们写(画)在信纸上简简单单的问候和生活小事件分享,我可以感受到他们在写(画)信时的心情和状态,有开心的、有伤心的,更有希望对方可以开开心心的祝福,有时候他们还会“夹带私货”在信封里给自己的信友放一个心形小手工并告诉对方,希望这颗小爱心可以陪伴对方度过难过、痛苦的时光。这些真挚且时时会治愈我内心的感动时刻,对我来说很宝贵。

  《公益时报》:简单介绍案例以及根据案例分析医务社工在该领域的创新、总结、经验等内容。

  关娜妹:以“看见你的生命故事”——肿瘤患者关爱计划为例。医务社工在探访时发现,一位刚退休的阿姨在患病后很恐惧,原本对这个疾病不了解的她就去上网查资料,失败的案例资料给阿姨带来了更重的打击,致其治疗信心下降。随后社工发现,很多新确诊肿瘤疾病的病人获取疾病知识渠道大部分来自网络。故此,社工面向肿瘤患者及相关群体(照顾者、肿瘤科医护人员、社会大众)展开了调研。在持续了数月的调研后,社工发现被访者所述说的自身经历都是一个又一个的“故事”,有些“故事”需要被听见、被看见;而“故事”正是叙事治疗中最突出的特点。

  自此,社工衍生了从“叙事治疗”的角度为肿瘤患者群体设计服务项目的想法,从“故事”的叙说、倾听出发,为其搭建关爱和互动平台。随后,医务社工团队和医院团委书记、督导展开了项目研讨。根据服务受众的特殊性,我们发动创新思维,组建了由1名社工+1名医务志愿者+1名心理咨询师组成的若干个生命故事志愿小队,由1个志愿小队长期服务1个重大疾病患者或康复期患者,并通过邀请他们参与病友会、生命故事分享会等形式和他们建立关系,逐步邀请他们叙说自己的故事,在他们知情同意下,我们把一个个故事汇集成册,产出了第一本《看见你的生命故事》。随后我们将这些生命故事以实体画册、“听见你的生命故事”音频、明信片(扫描二维码可看到或听到一个故事)宣传等多元化形式进行传递,呼吁社会关爱这类群体,使患者、医护人员及照顾者获得同理、情感支持与陪伴。

  项目沉淀了80所合作学校、330名核心志愿者、10余家爱心企业,搭建患者互助平台,为患者提供价值超过30万元的爱心物资帮扶。

  《公益时报》:对于医务社工发展有什么建议?

  关娜妹:希望尽快出台地区购买医务社工服务的规章制度、预算标准,作为各单位购买服务的政策依据和预算依据;希望将医务社工工作纳入到医院工作考核指标中,明确院内主责领导和部门,推动医院每年预算预留医务社工工作经费;希望官方牵头成立医务社工行业协会,作为推动行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希望权威单位开展供需对接会,搭建医院、服务提供方沟通的平台,促成医院落地此项工作;希望官方主动出击,以创投、资助的形式培育医务社工品牌项目,形成连带性效应,激发相关社会组织的参与及投入,打出地区医务社工特色与亮点。

网站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