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人物观点 > 正文

对话健坤慈善基金会理事长乔迁:血脉传承基因,家风传承精神

2021/05/17 15:58公益时报 皮磊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

  “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家庭、家教和家风建设有许多重要论述。重视家庭、强调家风,也成为推动社会治理的重要组织部分和坚定基石。近年来,不少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推动家庭教育、和美家庭建设及家风传承,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作为高效链接社会各方的桥梁和纽带,社会组织在其中发挥了独一无二的作用。

5月15日,“健坤·首届中华家风论坛暨家风展”在北京拉开帷幕

  2021年5月15日,时值“国际家庭日”,“健坤·首届中华家风论坛暨家风展”在北京拉开帷幕,积极联合各界力量,打造“家风建设共同体”。这也是健坤慈善基金会在推动家风建设方面又一次新的尝试。

  事实上,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专注于家族文化传承、致力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基金会,健坤慈善基金会自2016年3月注册成立以来一直在努力探索推动优秀家风传承及和美家庭建设。

  《公益时报》:请您谈谈健坤慈善基金会选择通过公益力量推动优良家风传承的初衷,为何倡导和支持本次家风论坛的举办?

健坤慈善基金会理事长乔迁在“健坤·首届中华家风论坛暨家风展”致辞

  乔迁:首先,健坤慈善基金会的理念是陪伴,陪伴父母慢慢变老,陪伴孩子茁壮长大。

  秉承这一理念,健坤慈善基金会在成立的五年多的时间里,不断进行各种家风相关的公益实验。研发家风产品,探索家风传承途径、代际间沟通的方式,加强与行业各方合作,将“家风挖掘”和“家教传承”相结合,倡导慈孝文化,不断推进中华家风的传承。

  此次中华家风论坛也是我们这五年来所做事情的一个展示机会和窗口,希望借此机会把我们的想法与大家分享,把健坤的产品推出去,也希望能够为良好社会风气的建设贡献一点自己的力量和思考。

  《公益时报》:党的十八大以来,不论是国家层面还是社会层面都在行动,从不同角度推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您如何理解“家风”这个概念?对于整个社会而言,推动家风建设的意义是什么?

  乔迁:家风的传承实际上体现了一个家庭对子女的教育,血脉传承基因,家风传承精神。

  从家庭层面来讲,家风是我们每一个家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有必要去挖掘和整理,这也便于家庭乃至整个家族传统美德的薪火相传。从大的层面来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千千万万的家庭家风家教好了,整个社会的风气才会变好。而只有社会风气好了,大家的价值认同都一致了,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另外,虽然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但从家庭层面来讲也面临着断层的风险。尤其涉及到子女教育问题,以往简单粗暴的方式已经不合时宜。我们需要把这些优秀的家风挖掘出来,传递给我们的子女,赋予他们思想和灵魂.

  《公益时报》:如果要用几个关键词来总结您的家风,您会用哪几个词

  乔迁:吃苦耐劳,好学向上,勤俭持家,亲和友善。这是在《我的偶像是妈妈》一书出版过程中所总结出来的。这本书是母亲80岁的时候,我送给她的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由母亲口述、专业人士执笔的个人传记。这16个字概括了我的家风,也是母亲身上体现出来的重要品质。正是母亲的这些品质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了我,给了我最初的公益启蒙,也培养了我的公益素养和创业精神。而成立基金会,在一定程度上说也是受了母亲言传身教的影响。

  《公益时报》:对一家基金会而言,五年是一个总结,也是一个新的开始。

  乔迁:就我个人的成长经历而言,做公益是从零开始。如刚才所说,这五年对我们来说就像是在实验室里做实验,不断打磨产品,将我们的理念将“陪伴”逐步落地。

  五年来,健坤慈善基金会针对老人与孩子主要开发了四类公益产品。面向老人,我们设计了丛书和聆听项目,通过老人去挖掘整个家庭乃至家族的故事,这个过程体现对老人的关心和陪伴。面向孩子,我们有“亲子话家”和“孩子公益梦想计划”,就子女的教育,如果要跟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就必须找到一个共识点。就现在这个时代而言,公益慈善可能是一个很好途径。

  丛书,通过从不同群体,广度与深度纵横推动家风的建设。《我的爸爸妈妈》系列,围绕个人的单行本著作,对话企业家的父母,展现百位企业家的家风,深度挖掘家风的内涵;《家风的力量》系列,以职业群体为依托点,在各行各业联系开展家庭专访,探寻家风的行业影响;《我的家风我的家》系列,走进社区、走进百姓,让百姓成为故事的书写者,从百姓的家风故事中汲取精华。

  “聆听一小时”项目,面向老人的陪伴,希望能够挖掘家风的精神内核,挖掘一个家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亲子话家”项目,鼓励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代际间价值理念的传递正是家风传承的过程。

  最后一类,“孩子公益梦想计划”,更是希望父母在陪伴孩子实现公益梦想过程中,陪伴他们塑造公益精神、提升公益素养。找到与孩子的共识点,陪伴孩子实现公益梦想、陪伴孩子成功,家风的传承贯穿始终。

  《公益时报》:在公益行业,专注于家风传承、家庭建设的基金会并不多,您怎么评价基金会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乔迁:作为一种民间力量去推动家风传承这件事,我觉得是非常有意义的。表面上看,我们确实做了一些公益项目,但更深层次而言,我们是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以及更多人心里种下了一颗公益的种子。成立基金会是源于一个朴实的想法,我们看到了社会需求,希望尝试去解决这个社会问题,做一些有意义的、实实在在的事情。

  与政府部门或其他机构相比,民间组织有一定的优势,比如说灵活性,比如说我们有试错的机会,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推动、去实验。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逐渐发现其实政府对这个问题也是越来越重视的,我们所做的事情也是政府在积极倡导的。

  《公益时报》:您之前提到,希望通过举办首届中华家风论坛,联合社会各界推动“家风建设共同体”。怎么理解这个概念?

  乔迁: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它看不见也摸不着,大家对于家风的认知也不一样。因此,仅凭一个人的力量或者一家基金会的力量是很难推动这件事的,我们想联合更多认同家风传承理念的群体,包括公益机构、学术机构、社区工作者以及企业等,大家共同去做,去影响更多人,同时也发动更多人参与到家风建设中来。

  《公益时报》:除了举办此次论坛,后续还会有哪些落地计划?

  乔迁:这次论坛只是一个开始,后续我们也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其中一个方向就是走进社区,更加贴近百姓生活,比如开发针对老年人的陪伴产品,挖掘老人的家庭家风故事,这个过程就像挖宝一样。另一方面,我们在这几年的探索中也意识到公益素养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在这次论坛之后,我们也会有针对性地做一些调研,看能不能设计一些相关的项目,帮助解决这个问题。

  《公益时报》:未来基金会的工作重点将放在哪些方面?

  乔迁:未来我们的工作将主要集中在三个方向:第一,我们要走进社区,让我们的项目在社区或更多地方开花结果,在不断打磨产品的过程中,让自己更加贴近百姓,让我们做的事情更具实用价值;第二,我们想走进学校,融入教育领域,因为很多事情要从娃娃抓起;第三,我们也会加强和研究机构或其他机构的合作,做一些研究,为我们做的事情提供更多理论支持,这样对社会而言才更具参考价值。

网站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