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人物观点 > 正文

《公益时报》社总编辑:公益使财富更有力量

2020/12/14 08:04公益时报 赵冠军

赵冠军(《公益时报》社总编辑)

  “孩子每天放学回家,我都会问他,今天有什么好问题提问了老师!”一位犹太妈妈告诉我们,她主要是在培养孩子提问的能力。

  2016年3月份到了以色列,有幸在耶路撒冷的一个普通家庭里共进安息日晚餐,我才真正体会到了犹太人对待工作和生活的热爱与尊重,犹太人智慧与财富的源泉。

  脚踏实地方能真实的体会到,犹太民族在战火纷飞的三千年里,如何虔诚的祈祷与坚强的生活;在“生命禁区”、荒无人烟的沙漠中,创造出生机勃勃的景象,发展起了现代农业。更是有幸见到了佩雷斯先生,近距离聆听老人家对于人生与梦想、以色列与中国的观察分享,以至于在以色列的日子里,一直感觉仿佛置身于寻求自我救赎的世界里。

  这是一个令人纠结的时代,身处变革旋涡中的我们,已经深深的体会到了生态被严重破坏带来的后果、资源被过度浪费影响的生活、恐怖主义和邪教威胁人类生命的安全底线,年轻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产生了迷茫与不安。

  《犹太人致富金律》这本书阐述的并非致富之道,而是为己、为人、为信仰、为社会的处世之道,丹尼尔•拉宾拉比用朴实的语言深入浅出的指出了这个时代商业与社会的多元关系,尤其是超越民族、宗教、信仰、国界的生活原则,令读者能够简单而实用的从另一种视角看待财富与人生。对于中国读者而言,出版《犹太人致富金律》,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因为我们社会发展更缺乏的是一场彻底的思想解放运动。

  早在20世纪30年代,林语堂总结中国社会,“中国人的传统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谓从‘家’到‘国’的跨越,中间没有‘社会’”。此语虽时隔近百年,仍值得我们反思。

  中国与以色列一样,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不同的是,在1949年以前,我们一直是独特自治的社会,以农业为基础,由地主和官僚统治。所以,严格意义上的封建社会并没有在中国出现,也没有出现过具有“文艺复兴”功能的人文思潮,当然,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有一定影响。

  1978年以来,以开放倒逼改革,中国政府逐步将经济交给企业去做,这实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为经济增长创造制度条件和发展空间。随着资源配置方式的不断转变,中国在经济上的市场、产权、竞争,政治上的民主、法制、人权等理念,逐步进入人的视野并取得一定程度上的合法性,正在极大地冲击着“管制思想”的普遍认识。而我们的文化纽带,并没有因为商业文明带来的改变而显著提升。

  今天看来,中国历史上的传统文化纽带已经在一些皆可商品化的进程中,消失殆尽。这个传统,主要是指宗祠和村庙,宗祠倡导尊老爱幼和互相协作,村庙宣扬邻里互敬和多行善事,两者在一定历史阶段有着存在的意义和社会作用,现在却只有在少数村落能够发现,且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在全球化进程中,如何发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吸收各国文化的精髓,是当代中国文化工作者的时代使命。尤其是随着商业手段的不断发展,财富不断集中,环境不断恶化,城乡距离不断缩短,区域差距不断加大,文化纽带的建设更待强化。

  以色列、犹太人,这些概念有时候对我们略显陌生。很多时候,我们更习惯于向美国看齐。许多人认为,美国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因此慈善事业最为发达。在作者看来,捐助他人这一行为能够为捐助者带来更多的财富,正是因为美国文化强调乐善好施,所以才积累了巨大的财富,成为了最富有的国家。

  不谋而合。世界第一台计算机发明人之一、著名科学家朱传榘在2003年到访《公益时报社》,一番话令中国公益人振奋不已,“有人将美国的发达和强大归功于美国式的自由、民主、军事,这只是一个方面,其实并没有看到根本层面,美国的强大应该归功于它所存在的形形色色的公益组织。”

  作为改革开放后中美关系史和美国学在中国的开创者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资中筠教授最初是从研究美国对中国现代化影响的角度,开始注意到了除教会、庚款办学之外,还有洛克菲勒基金会的作用。她惊奇地发现,该基金会对中国相当多的学科的开创作用都大大出乎自己的意料。"这一切究竟是为了什么?是出于一种什么理念?"从这个念头开始,资中筠利用各种机会留意收集有关美国基金会方面的资料,除书籍文献外,还利用短期访美的机会先后采访了20家以上的基金会、有关公益事业的研究中心及其负责人和专家。从卡耐基到洛克菲勒,从索罗斯到盖茨,商业精英在积累大量财富之后,几乎都通过公益基金会的影响进入了美国人的生活当中。公益基金会在社区服务、教育、社会福利、科学研究、医药卫生以及可持续性发展等领域,不但对美国社会有深刻影响,还影响着全世界。在一个现代化社会,财富的集中不可避免,关键是集中之后如何与社会共存。这就需要有一个管道,一方面要把财富集中起来做大事,一方面集中的财富又健康有序的回流到社会。资中筠教授将美国基金会的功能概括为《散财之道》。

  与大师对话,林语堂、丹尼尔•拉宾、朱传榘、资中筠,他们从不同角度告诉我们,社会建设的重要性。中国即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作为大国战略,国家所要面对的,是全球化背景下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在国际竞争力面前,硬实力和软实力同等重要。

  我们很幸运,既能聆听时代大师的教诲,也能够经历中国现代社会不断冲破束缚、公平正义的价值观从开始到深入人心的过程,而我们自己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成长。

  读《犹太人致富金律》,犹太民族的思想对于我们当下的人文思潮有着非常积极的借鉴意义。我们正处于重新审视和倡导商业文明的特殊阶段,需要不断反思过去商业领域的崛起历程,创造更加有社会价值的成功;不断反思过去恪守的真理,更加准确地记录变化和预测未来;不断反思过去追求完美的不足,更加深刻的了解自我,拥抱变化;不断反思过去对财富的认识,更加清晰的去认识财富的价值,奋力追逐硕果累累的一生;更加慷慨的解囊捐助,更加关注身外的世界,更加相信自己的高尚品德。

  犹太人的捐赠行为是深入骨髓的,他们认为捐赠能够让捐赠者收益,让商人赚取更多的财富;而反观我们中国的公益领域,却有着更为显著的民族特征,除了支持弱势群体、参与社会救助之外,还将承载着社会创新和价值观倡导的功能,承载着培养人们高尚品德的时代使命,是一种思想解放运动。

好莱坞犹太圈也是慈善支持者,亿万富豪、大慈善家艾利·布罗德、沃尔特(左)

  一个成功的人、伟大的人,往往不是因为把握住巨大的商机成为企业家,或者把握时机成为政治领袖,而是能够更加真实的释放自我,对社会,对改善人们生活的强烈愿望、价值观和使命感。任何时候,社会总是赋予时代英雄更高的历史格调,令人欣喜的是,我们已经看到了中国企业家在向慈善家转变的趋势,他们中一些人不仅冲破束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进入全球化市场,还快速承担起了履行社会责任、推动社会创新的时代使命,曹德旺、牛根生、许荣茂、黄如论、陈一丹……,这些人不断刷新着中国的慈善捐赠记录,成立公益基金会,唤醒中国人的社会良知,不亚于改革开放初期民营企业兴起的巨大变革。

  读《犹太人致富金律》,与拉比对话,我们更懂得守望时代英雄。今天的一切必将成为历史,而未来正在发生之中,公益会像阳光、空气和水一样,不断唤醒国人的社会良知,成为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元素,令人期待。

  公益是长生不老药。正如佩雷斯所言:“经常有人向我请教年轻的秘诀,我就告诉他,在心中数数自己取得了多少成就与梦想,如果成就多于梦想,那么你已经老了,如果梦想多于成就,那么你依然年轻”。

  作者:赵冠军(《公益时报》社总编辑)

  编辑:香公主RHEMA

  图片:丹尼尔拉比提供及网络

  本周推荐新书《犹太致富金律

  作者丹尼尔.拉平拉比(美国)

  出版中信出版集团

  概要

  本书是一本分享犹太民族千百年来经过验证的十条金律,如同犹太信仰千年持守的十诫一样千锤百炼,是当代犹太商人、企业家、财富获得者的财富理念、处事智慧、心智模式,他们是有共同内核的一类人,不论你的信仰和背景如何,你都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成为这样的人,从而获得财富,并持续有效地传承财富,打破富不过三代的魔咒。作者在讲解完每一条金律后,让读者了解造就犹太人惊人财富的文化传统。作者丹尼尔·拉平(RabbiDanielLapin)是美国最具有影响力的犹太导师(又称拉比)之一,被评为美国最有说服力的声音,也被尊为"美国的拉比"。

网站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