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人物观点 > 正文

 《公益时报》总编辑赵冠军:迎接社会责任大时代的来临

2020/12/09 12:21公益时报 赵冠军

  充满挑战的2020年即将过去,未来的道路依然充满挑战。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一系列顶层制度设计和政治信号,鼓励中国企业家和企业更加努力的履行社会责任、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我们正在积极的倡导这一努力。

  今年10月份召开的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事业,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去年召开的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在基本经济制度中加入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要求“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

  第三次分配最早是由我国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在其1994年出版的《股份制与市场经济》一书中提出来的:第一次是由市场按照效率原则进行的分配;第二次是由政府按照兼顾公平和效率的原则、侧重公平原则,通过税收、社会保障支出等这一收一支所进行的再分配;第三次是在道德力量的推动下,通过个人自愿捐赠而进行的分配。

  党中央的重要会议连续提出“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鼓励企业家和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其时代背景是什么呢?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探究:

  第一,从国家发展来讲,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早在1985年,邓小平就提出:“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其他的人,逐步达到共同富裕。”1992年,邓小平精辟地把社会主义本质概括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现在一批中国企业家已经先富起来了,成为了国家级、世界级的超级富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

  第二,从社会发展来看,公益事业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补充力量。例如,全国工商联、国务院扶贫办统计,“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五年来有近11万家民营企业帮扶12.71万个村,带动和惠及1500余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民政部统计,仅2017年以来全国共有6万多家社会组织开展脱贫攻坚活动,项目超过10万个,投入资金超过900亿元,很好地发挥了社会力量的重要补充作用;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于1989年发起实施的希望工程,截至2019年累计接受捐款161亿元,资助困难学生617.02万名,援建希望小学20359所;民政部公布,截至2019年底全国已有社会组织86.6万个,其中基金会7585家。

  第三,从经济发展来看,公益事业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途径,是企业与社会互动的另一个方面。深化改革过程中产生的社会治理新问题和诸多累积的旧问题都亟待解决,虽然主流意见认为问题的解决只有在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下才能得以实现,但同步进行的社会力量的发展已经为矛盾的弱化进行了有效探索。企业家和企业捐赠社会公益事业,除了实现社会救助、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还在培育公民参与和公共精神、营造诚信和自律的社会氛围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社群自治、社会秩序奠定了文化和组织基础。来自《2019年度中国慈善捐助报告》的数据显示,我国捐赠的主要来源是企业,2019全年企业捐赠款物931.47亿元,占捐赠总量的61.71%。

  第四,从文化属性来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就是在做大发展公约数,提升社会与资本市场的发展潜力。探讨我国社会公益事业的文化属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觉得是在提升或者强化一种契合时代发展规律的强势文化,正如作家豆豆在《遥远的救世主》一书中提出,“强势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规律的文化,弱势文化就是依赖强者的道德期望破格获取的文化”,社会公益事业和社会责任是指个人或者组织对社会应负的责任,任何一个人或者一个组织都应以一种有利于社会的方式进行生存、经营和管理,社会利益最大化是强势文化的基础,也是资本市场的共识。如果把历史看成舞台,王朝兴亡只是舞台上的插曲而已。社会是取得一切利益的基础,无论在怎样的体制与机制,都不可能离开社区;盲目参与和推动资本利益最大化,无论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还是个人都不可能实现长期利益;任何一种组织形式,必须牺牲短期或者部分利益用于帮助他人,参与社区活力建设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五,从发展历程来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正在成为必然选择,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从社会倡导、社会动员已经上升到制度设计。1981年我国第一家基金会成立,1988年出台《基金会管理办法》,1994年《人民日报》发表社论《为慈善正名》:“社会主义需要自己的慈善事业,需要自己的慈善家。”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颁布实施;2004年《宪法修正案》第22条使公民私有财产权有了保障性规定,《基金会管理条例》颁布实施,制度允许企业和个人捐资设立基金会;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慈善事业被写入中共中央文件。2005年,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了“支持发展慈善事业”。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颁布实施。2019年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2020年十九届五中全会再次提出,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事业,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

  任何时代,公权力推动的改革都在支持经济和社会系统的有效进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致力于研究晚清改革的雪珥先生在《改革都有红利吗》一书中提出,在改革的下一个阶段,如何在符合程序正义的前提下,减少和削弱既得利益集团的干扰,制订相应的游戏规则,避免已经贫富分化的社会进一步分化乃至撕裂,正是重点与难点。

  时下资本市场风云变幻,社会管理制度也正在向多元并存的社会治理体系迈进,无论是经济还是社会发展,更需要理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政府与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关系,以迎接社会责任大发展的时代,这是留给发展改革者的命题作文。

  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的积极层面来看,首先,中国捐赠总量与财富总量相比有巨大释放空间,处于起步阶段;其次,中国企业家和企业的行为习惯,积极的政治信号和制度设计将快速推动社会捐赠总量攀升;第三,中国企业正在从资源型向市场型的强势文化发展,一批先知先觉的企业家早已付诸于积极实践,参与社会事务。相比于年度不足千亿的社会捐赠总量,《2019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指出,中国个人可投资资产1000万人民币以上的高净值人群规模达到197万人;《2019年全球超级富豪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大陆超级富豪占世界超级富豪总人数的11%,总财富的11.57%。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南通博物苑参观张謇生平展陈时指出,张謇在兴办实业的同时,积极兴办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造福乡梓,帮助群众,影响深远,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习近平总书记在7月召开的企业家座谈会上提出,只有真诚回报社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家,才能真正得到社会认可,才是符合时代要求的企业家。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无论是国有、民营还是合资企业,发展都有其规律、有其共性,企业既有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也有社会责任、道德责任,社会责任大时代即将来临,一群富有使命感、道德感、社会感的企业和企业家,已经在路上!

网站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