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人物观点 > 正文

从“个案”到“社区” 编织村庄治理支持网络

2023/01/30 23:40公益时报 李俊

  自2015年起,武定县被选为云南省“三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支持计划中的一个县级受援点。2015年3月,武定县正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正心”)成立,这也是云南省武定县第一家民办社工机构。

  作为一个立足本土、关注乡村教育、儿童综合发展及危机与灾害预防干预的新机构,正心重点关注并服务农村留守儿童及其家庭,特别是寄宿制儿童问题和处于困境中尤其是危机状态下的儿童、家庭与社区综合社会救助的联动机制,致力于乡村儿童安全成长环境建设,推动农村社会工作服务综合网络系统打造。

  目前,正心已经组建了一支由10名专兼职社工和100多名志愿者的工作团队,主要开展的工作有经济助学、困境家庭长期陪伴、学校社会工作、社区综合活动中心建设、社会救助、正心少年营、社区活动、农村生计辅导、社会志愿者/专业人才、社会倡导等。

  全面调研区域内困境儿童现状

  由于社区公共活动空间不足,家庭监管及教育缺失,学校在教学和学校之外的心理和生活方面难以跟进,使留守儿童普遍处于“生活上缺少照应,行为上缺少管教,学习上缺少辅导”和亲子关系上亲情疏远的状态,面临着道德、心理、教育、安全等诸多问题的挑战与考验。

  正心成立之初,由三名全职社工、三名“三区”选派社工以及15名核心志愿者组成团队,在当地陆续开展工作。通过持续深入走访各村庄后,正心发现困境儿童的家庭由于遭遇天灾人祸或家庭变故,使得孩子们缺乏关爱与帮助,学习、生活和成长面临极大困扰。

  正心在成立五年多以来的服务实践中发现,武定县农村儿童中有不少的困境儿童,其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因家庭贫困或在偏僻边远地区因交通不便和经济负担重而在小学五六年级或者初一初二阶段辍学的困境儿童;二是因单亲离异或者父母一方去世而缺乏照顾的困境儿童;三是因少数民族性别观念而在13-16岁就早婚早育的困境女童;四是家庭中父母有暴力倾向、家庭成员有残疾、有精神疾病导致家庭关爱支持不足的困境儿童。

  如何让这些处于“特殊困境环境中”的儿童能健康成长以及获得相对公平的权益保障,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关键。社工围绕乡村儿童开展多元化、特定化、专业化成长陪伴服务,精准识别不同程度需要陪伴的乡村儿童及其家庭,特别是留守儿童、困境儿童,从经济助学到心理关爱、成长陪伴,对接家庭、学校、社区、政府等多方资源来改善环境、持续陪伴、影响一批乡村儿童,最终实现一个孩子及家庭以及类似群体中更多人从成长“量变”的积累到“质变”的飞跃。

  以县域社会组织推动乡村儿童服务

  正心在对不同乡镇走访的过程中接触到大量的乡村儿童,他们因家庭、学校、社区环境改变造成不同程度的困境:或因父母外出务工,由老人承担监护责任;或因单亲家庭生活陷入困境;或因父母一方患有重大疾病导致家庭困难。这使得这些儿童不仅面临生活压力,也有学习压力与成长压力。“三区”的选派社工与本地社工一起,联动骨干志愿者与不同的资源,为困境儿童提供多方面的服务支持。

  根据每个困境儿童的家庭情况,我们一次性发放相应的交通补贴或紧急援助金,相对减轻困境儿童家庭的经济负担,使其可以继续读书,坚持顺利完成学业,并借此与儿童和家庭建立深入关系,以家庭探访、周末照顾等综合回应所资助学生及家庭相关需求,持续陪伴关注其生活和学习,帮助一起渡过难关。通过假期和平时实地走访调查,核实困境家庭学生基本情况,情况属实者和情况特殊者将其列入社工跟进个案重点介入,定期进行家庭走访,随时掌握个案动态和需求,协同社区与基层各部门联动响应及时跟进服务。

  武定县高桥镇某村小的小琪四年级以后就不太想读书。正心社工通过家访认识了小琪,了解到她还很小的时候妈妈就出走再也没回来,爸爸在小琪读二年级的时候把家里的砖房盖到一半就出去打工也再没回来过。家里因盖房子欠下了一笔债、孩子跟奶奶和叔叔三人相依为命,因此没有固定的生活来源,家庭生活艰难。小琪是个懂事的孩子,她担心自己继续上学会让本来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也不愿拖累奶奶,所以才有了不想读书的念头。正心社工在了解了小琪一家的情况后,从儿童助学的角度为小琪申请了助学款,并在两年的时间里一直通过社工和志愿者持续对小琪进行陪伴与心理支持,进而避免了孩子再次陷入辍学处境。

  正心在提供直接服务的同时还协助基层单位尤其是民政部门,建立由乡镇政府、村委会、教育部门、共青团、妇联、社工机构、村庄志愿者共同参与的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协同和乡村综合发展模式。

  具体是以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介入,重点探索为社会救助对象提供基础的资金资助、个案及家庭心理疏导和家庭生计扶持、社会融入、团体互助、宣传倡导等服务,构建物质资金帮扶与心理社会支持相结合、基本救助服务与专业化个性化服务相补充的乡村困境群体社会工作救助模式,并借此提高机构能力和培养参与服务的本地社区骨干和专业人才。

  项目的实施,逐步健全和完善了县、乡、村三级多部门联动机制(如留守、困境儿童的救助保护工作和精准识别工作),进一步明晰各责任主体职责,转变和提升了社会工作者的工作理念和专业服务能力,促进儿童、家庭、社区的多方参与,理顺了多部门协同工作的操作流程,提升了村民能力意识和基层各部门在乡村社区发展工作中的工作效能。

  同时,正心尤其注重加强对社会志愿者的招募使用及专业人才的培养储备工作,扶持本地公益慈善力量和深度发展工作,进而推动本地各级部门及社会对社工及公益慈善的认识与支持。

  社工通过搭建社区服务站点,提供“一对一”陪伴走访服务及儿童暑期夏令营活动等形式,畅通社会工作、志愿者参与基层治理路径渠道,协同基层社会治理,并配合当地村委会和乡镇级驻村扶贫队,以“五社联动”方式探索建立针对困境家庭服务回应的基层联席会议制度。如,社工依托唐家村社工站,让青年人驻点,通过儿童之家等平台对孩子开展课外辅导服务,寒暑假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到当地开展社会工作专业实践,针对留守儿童开展兴趣小组、心理辅导、假期作业辅导等服务,对儿童的中高危行为进行辅导和干预等。

  以困境儿童服务为切入点助力乡村振兴

  脱贫摘帽前的武定县,山区面积占97%、少数民族人口占55%、贫困面达43%,到2019年其仍是全州唯一尚未脱贫出列的重点攻坚县份。在前期精准扶贫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正心针对当前基层政府和民政工作任务重、人员少的情况,对工作难以覆盖和到达的部分贫困户、政府低保和临时救助对象的情况进行摸排,起到了有效的补充作用。

  结合“三区”特点,正心将工作内容由陪伴、教育、困难救助等服务性、预防性的工作扩展到连接家庭、学校与社区的网络建设、群众生计扶持等较为丰富的工作内容。从前期的儿童服务出发,逐步延伸到与儿童相关的家庭及社区,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优势,立足满足困难群众社会救助基本需求综合利用社会资源,协助基层民政部门做好救助对象困难排查、发现报告、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查、救助政策咨询、宣传工作,以探索村镇基层创新型的社会救助协同制度。在驻村服务和村庄调研的过程中,社工及时发现社区真实需求,开展利于百姓生计的有效服务。

  通过社工专业服务与多种项目结合的方式,探索社会力量协同各政府等基层部门在精准扶贫中,如何更好地识别农村“动态返贫”或处于困境中对儿童老人等群体及其社会需求,更好发挥社工机构作用的具体实践,实现对精障家庭的可持续服务及跟进,同时对有儿童的精障家庭提供更切实的成长教育救助与支持,以社工实践促进社会对精障群体的关爱与支持。

  从基线调研到社工试点,正心确立了调研-服务-政策-个案多角度探索路线,推动残联牵头确立政府部门联席会议机制,在实践中研发出一套社工协力基层残联、社区和民政等共同介入精障家庭,提供专业服务与支持的综合救助系统,从走访识别到资助,精准攻克社区治理工作中的硬骨头。

  村民汪某经过多年的打拼有了一定的积蓄,打算为家里盖新房子。但不幸的是,汪某在一次施工中不小心从房顶上摔下意外受伤,由于伤情严重、治疗费用高昂,整个家庭陷入困境。汪某找到民政局进行求助。在掌握初步信息后,民政局基于对社工的信任,委托正心到汪某家进行家访和跟进,协助民政共同对这个家庭提供帮扶。正心社工接到个案跟进任务后,通过走访进行了初步需求评估,并制定了完善的服务跟进计划,从医疗救助到协助申请低保,再到辅导孩子的心理和作业等持续了近一年时间,汪某家庭的困境也慢慢得以缓和。

  综上,历经五年基层实践,正心探索了县域社会组织培养本地服务团队参与乡村治理工作的有效实践路径,立足武定县,从一个村庄和一个乡镇的儿童服务试点开始,注重团队中本地青年以及服务对象自身的“人的发展与培养”,逐渐整合社会资源和协同基层政府部门的力量,从一个村、一个乡镇到全县、到全州五个县,从20多个孩子到每年超过一万人次的受益对象,服务的圈层和影响力在不断延伸。

  目前,正心社工已进入全县8个乡镇小学开展各类服务,共计投入资金450万元,募集和投入物资近1000万元,困境家庭和儿童中心照顾与服务的受益对象近450人,累计受益人数超过11500人次。正心扎根城乡社区、从服务到协同基层治理的模式,可为其他县域社会组织、社会工作参与基层治理提供一定参考,也值得深入探讨。

  武定县正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李俊/文

网站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