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人物观点 > 正文

专访 | 张建岷:时代发展赋予行业新的历史使命和重任

2021/09/23 16:22公益时报 皮磊

  今年9月5日是我国第六个“中华慈善日”,当天,《民政部关于表彰第十一届“中华慈善奖”获得者的决定》正式发布,182个爱心个人、爱心团队、捐赠企业、慈善项目和慈善信托被授予第十一届“中华慈善奖”。

  国务委员王勇在出席第十一届中华慈善奖表彰大会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善发挥慈善第三次分配作用的政策机制,推动新时代慈善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更好助力扶弱济困、促进共同富裕。

  据统计,截至2020年年底,我国基金会数量已超过8400家;截至2021年1月,我国社会组织登记总数已经突破90万家。在解决社会问题、助力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等诸多领域,广大社会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在新时代历史背景下,我国慈善事业又被赋予新的使命和重任。同时,作为第三次分配的重要力量,慈善事业也被赋予促进共同富裕的新内涵。

  在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建岷看来,对于公益行业来说,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是一片广阔的蓝海,有着巨大发展空间,同时也意味着要承担越来越重要的使命和作用。“要发挥专业优势,探索设计科学有效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公益项目与公益模式,确保第三次分配导向更能与促进国家发展、提升人民福祉的需要同行。”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作为全国妇联领导下的全国性5A级慈善组织,长期以来,在全国妇联党组领导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立足妇女家庭需求,着眼于妇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围绕妇女扶贫、妇女健康、女性创业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公益慈善项目,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成效。

  今年,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联合阿里巴巴乡村振兴基金、支付宝公益、阿里巴巴公益等共同发起的“加油木兰”公益项目荣获本届“中华慈善奖”——慈善项目和慈善信托奖。而此前,该基金会的“母亲水窖”“母亲健康快车”“母亲小额循环”“贫困英模母亲资助计划”“母亲邮包”“超仁妈妈”等六个公益项目也分别荣获“中华慈善奖”。

“加油木兰”公益项目获第十一届“中华慈善奖”

  日前,张建岷接受《公益时报》专访,就行业发展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互联网技术为行业发展带来的改变以及行业发展面临的历史使命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行业发展需要一个协同成长的空间

  《公益时报》:对行业来说,9月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月份,中华慈善日、95公益周、99公益日等都集中在这个月。可以说,行业协同发展已经成为共识。作为公益行业老兵,您是怎么理解行业协同发展的?对行业发展来说,协同发展有什么意义?

  张建岷:我们正处在一个公益行业大协同的新时代,组织边界日益模糊,跨界融合发展空间日益增大,不同领域资源有效对接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可以说,公益行业正向着“大协同、共成长”的方向发展。在大协同背景下,公益行业也进入了跨界合作、资源共享、价值共享的时代,需要一个协同成长的空间来保持行业活力,一起来解决社会问题。

  公益行业需秉持开放包容、公平平等、互利共享的现代慈善原则,树立资源共享、价值共享、信息共享、成果共享的大公益格局,让资源与服务相对接,使各种社会需求、公共资源、公益服务对接融合升值,为一切为受益人群服务的公共资源和活动提供合作和服务保障,使公益项目和公益力量能直接、有效地转换和调配到公益需求上,建立广泛的公益信息交互平台。

  举个例子。在非遗日,我们联合天猫服饰,汇集多方合力支持“天才妈妈”项目,共同为扶持女性居家创就业助力;“加油木兰”项目通过公益宝贝链接了数十万商家,让商家在创收之余参与公益,为社会奉献微薄之力,让买家在购物的同时有机会奉献爱心。当一个共建共治共享的协同闭环构建成功时,就会孵化出更多好的机构、项目,同时也能在行业内形成辐射效应,带动更多的人、更多的机构做得更好。

“天才妈妈”非遗传承人杨而报浪在做蜡染

  《公益时报》:在新时代背景下,一些互联网头部企业借助资金及技术等资源优势,不断支持公益行业发展,甚至创造了行业集体狂欢。结合最近的公益热点,您如何评价互联网企业的这种行为?对行业意味着什么?

  张建岷:互联网企业发挥自身优势,为慈善事业发展积极搭建平台,提供资源,渗透和影响着公益领域的每一个机构、每一个层面、每一个环节,重塑了公益慈善新格局。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突破了信息壁垒,消除了时间空间障碍,催生了门槛低、人人可参与、全程透明的公益新形态。

  互联网的发展推动了全民公益,其意义不限于公益,更为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新路径、新方法。如阿里“95公益周”,正是公益与互联网的融合让更多人参与到公益慈善中,用举手之劳的善行和无所不在的爱心温暖每个人的心灵。

  互联网为慈善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湖北省巴东县的梦洁梦晨姐妹是“加油木兰”项目的受益人,在爱心网友们的帮助下两人都成功考上了大学

  《公益时报》: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公益行业整体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行业基础,尤其在头部互联网企业的大力协助下,行业发展近年来迎来了质的飞跃。对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来说,您觉得阿里等互联网平台的支持给机构发展带来了哪些积极的改变?

  张建岷:互联网科技已成为公益模式革新的重要基础。在互联网大潮中,公益行业每个机构都要思考如何适应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乃至区块链等技术的快速迭代。

  首先是在募捐方面。互联网给公益项目提供了新的募捐渠道,链接到更多的行业和公众,让人人公益成为可能。比如“加油木兰”项目,2019年通过阿里巴巴公益的公益宝贝,链接数十万爱心网商,由上亿笔0.02元至0.1元的小额捐赠汇聚成3900余万元,为困难女性提供了健康及教育保障。

  其次,推动项目创新设计,紧抓公众诉求与契合点。互联网公益平台具有便利、透明、安全、高效、互动与体验性强的优势,创意独特的项目能让人感受到强烈的心理冲击。我们注重互联网众筹项目的创新需求与创意设计,通过对项目重新包装与构思,塑造项目特色,突出品牌形象,使项目贴近公众,满足公众慈善诉求,赢得了更多的支持者。

  再次,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提升了机构专业服务能力以及公益项目执行的效率。“加油木兰”项目通过互联网、图像识别等技术助力,大大提升了项目的审核及执行效率,受益人在上传证明材料后三天内就可以收到资助款。截至目前,项目资金落实超过1.17亿元,覆盖14个省(市、区)32个县,共计为238.6557万人次女性提供了保障。如果没有互联网技术的支持,这个项目的成果很难实现。

  另外,互联网技术提升了公益行业的透明度,如阿里巴巴公益、支付宝公益等几家互联网公开募捐平台目前已借助区块链技术实现线上签收、确认、存证,实施进度实时向公众反馈,提升了公益项目的公信力和可信度。

  《公益时报》:行业发展离不开互联网。那么对机构来说,应如何有效利用互联网技术,公益和互联网应该怎样有机结合,才能跟上时代发展?

  张建岷:目前,公益和互联网的结合主要还是集中在募捐方面,但对于公益机构来说只募款是远远不够的,下一步我们将探索互联网在公益领域的更深度应用。首先,公益项目的核心是解决社会的真正问题,我们要探索大数据能否应用在挖掘社会问题、分析社会问题及实施效果反馈与监督、受益人信息保护与管理上,如何助力打造科技型公益项目。

  其次,互联网打破了常规的时间与空间界限,不论身在何处,我们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外界信息及相关服务。我们也将探索借助互联网技术,为偏远地区的人民送去教育和医疗资源,同时探索提供远程就业岗位,助力偏远地区群众实现居家就业等。另外,在项目品牌打造与传播方面,希望能发挥互联网线上传播的优势,助力高效打造公益项目品牌,共同推动行业发展。

  时代赋予行业新的历史使命和重任

  《公益时报》:近来,促进共同富裕、第三次分配成为全社会重点关注议题,慈善事业也被赋予新的历史使命和重任。作为公益行业资深从业者,您如何评价行业在新时代历史背景下承担的使命和作用?

  张建岷:收入分配是事关人民切身利益、影响国家发展全局的基本制度。慈善事业在促进社会收入更加公平正义的过程中,扮演着市场和政府难以替代的重要角色,这也将公益慈善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于慈善组织来说,发挥公益慈善第三次分配的作用是一片广阔的蓝海,有着巨大发展空间,同时也意味着要承担越来越重要的使命和作用。

  首先,要做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践行者,探索第三次分配通过公益慈善助力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在促进社会公平、追求进步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其次,做好宣传及倡导,将公益慈善理念发扬光大,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鼓励高收入人群积极参与公益慈善的社会风尚。另外,要发挥专业优势,探索设计科学的、有效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公益项目与公益模式,确保第三次分配的导向更能与促进国家发展、提升人民福祉的需要同行。

  《公益时报》:在新时代历史背景下,公益行业发展面临哪些新的机遇和挑战?对一线行业从业者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张建岷: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第三次分配、共同富裕等相关政策的实施,预计会带动公益热情和慈善文明日益增长。但同时也要认识到,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发展阶段,社会需求更加多元,对慈善事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公益行业和机构的资源整合能力、服务的专业性、有效性、针对性以及信息反馈的及时性也有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因此,公益行业和机构要积极进行政策响应和社会需求挖掘,重视机构的品牌效应,吸引更多社会资源的投入。另一方面,进一步提高核心竞争力,创新服务模式与发展模式,拓展慈善服务的领域和空间,增强服务的专业性。对一线从业人员来说,公益项目设计是否能够科学有效地解决社会问题,在公益项目的执行方面是否考虑到受益人的尊严等,都面临新要求新挑战。

  《公益时报》: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是一家成立30余年的慈善组织,在推动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等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能否介绍一下基金会在项目设计方面是如何紧跟政策及时代发展实现与时俱进的?

  张建岷:作为全国妇联领导下的基金会,在设计项目方面,我们主要考虑以下五个要素:一是符合国家发展大局,有效发挥拾遗补缺作用;二是符合社会需求,特别是妇女和家庭的需求,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扩展空间;三是科学策划和有序实施方法;四是有效监管,保证善款运用及时、公开和透明;五是能够撬动社会、公众等多方参与,并得到广泛认可。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更广泛的社会信任,更好地推动解决社会问题。

  30 多年来,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不断创新帮扶模式,从单一扶贫到授人以渔、赋权女性,将早期的“输血”变为如今的“造血”,始终以需求为导向,打造了立体化公益项目体系。我们将妇基会公益项目的不断迭代发展总结为公益1.0、2.0和3.0。

  具体来说,公益 1.0即雪中送炭,排忧解难。通过送款送物送服务,为困难女性提供保障。多年来,基金会精准定位妇女和家庭的医疗、养老、教育等需求,实施了多个项目,持续将慈善款物和服务高效精准地送到贫困妇女周边和贫困家庭当中,如母亲邮包、母亲微笑行动、“两癌”筛查救助等众多项目。这些雪中送炭的举措为困境妇女及家庭努力解除了后顾之忧,也在促进社会幼有所育、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家庭和睦等方面,落实了妇基会应尽的社会责任。

  公益2.0:赋权增能,自我发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立足志智双扶,才能充分发挥公益项目在提升女性主体地位和选择权利、满足不同女性群体多元利益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如“母亲水窖”“母亲创业循环金”等,为妇女赋权增能,使妇女成为具有能动性的发展参与者和受益者。

重庆市奉节县朱衣镇仙女村“母亲水窖”集中供水工程不仅帮助村民获得安全饮用水,还解决了村里500亩脐橙的灌溉用水。图为李大姐在脐橙丰收后开心地洗橙子

  公益 3.0:公益新生态,共克贫艰。近年来,我们在整合调动社会资源、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突破帮扶单个受益人的传统模式,逐步摸索出机构平台间协作、构建网状公益生态关系的公益 3.0 模式,“@ 她创业计划”“天才妈妈”“超仁妈妈”等多个项目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网站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