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热点 > 正文

全国人大代表李翠利: 加强青少年普法 预防未成年犯罪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加强青少年普法教育,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关乎国家命运与民族振兴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校园霸凌等青少年不法行为频发,严重挑战公众情感与法律底线,加强青少年普法、保障未成年人权益、预防青少年犯罪已刻不容缓。尽管法治副校长、强制报告制度等一系列青少年普法工作陆续开展,彰显了社会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高度关注与重视,但青少年不法行为仍屡禁不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家庭法治观念淡薄。家庭和父母是青少年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家长行为的不端,都会对孩子的三观形成产生负面影响。二是校园普法缺乏持续性。虽然法治进校园活动已开展多年,但学校仍以教学任务为主,导致校园普法活动未能形成持续有效的影响力。三是重点群体普法难覆盖。部分辍学青少年以及不服从家庭、学校教育引导、长期逃课在外的青少年,最易被不法分子诱导走上歧途,是最需要普法的群体,却难以被现有的普法教育覆盖。四是普法教育主线单一。目前青少年普法教育多侧重于保障青少年权益,缺少对青少年不法行为的警示和惩处教育。五是不法事件话题敏感。由于青少年群体的特殊性,社会各界对青少年不法事件较为隐忍、宽容,本意是保护受害青少年,却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不法者的气焰。

  为此,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马上乡李石村妇联主席、全国三八红旗手李翠利提交了《关于加强青少年普法预防未成年犯罪的建议》。

  一、延伸普法受众至家庭。将普法教育的受众人群延伸至家庭和家长,通过开展家长法治培训、社区普法讲座等方式,树立家庭、家长正确的价值导向。同时,对于青少年不法行为,家长应承担更多法律责任和道德谴责,督促家长重视对孩子的法治教育。

  二、纳入学校常规教育。从小学开始配设专业的普法教学老师岗位,将青少年普法教育纳入课堂教育体系,编写专门普法教材,制定系统教学计划,让青少年从小接受系统、全面的法治教育,知法、懂法,自觉遵守法律,依法保护自身权益。

  三、强化强制报告制度。加强青少年强制报告制度的社会普及,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强制报告制度的内容和意义,提高社会各界对强制报告制度的知晓率和参与度。明确各相关主体的报告义务和责任,对未履行报告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依法追究责任,构筑起全方位的青少年保护盾。

  四、丰富普法教育内容。青少年普法教育应坚持多面性、立体化原则,在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同时,强化对青少年不法行为的警示和惩处教育。通过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模拟法庭、案例分析等活动,让青少年深刻认识到违法犯罪的后果,增强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五、严惩青少年犯罪行为。对于有意识的青少年主观犯罪,应依法让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被害者进行赔偿,并受到相应的法律严惩。同时,持续加大对引诱、利用未成年人犯罪的打击、惩治力度,斩断伸向未成年人的黑手,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网站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