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热点 > 正文

国产AI爆火,公益行业如何接招?

2025/03/03 18:24公益时报 皮磊

近来国产AI爆火引发各方关注讨论。AI制图

  2025年开年,国产AI大模型DeepSeek突然爆火,引发各方关注讨论,也给各行各业带来颠覆性影响。事实上,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到医疗、教育、金融、汽车等不同领域,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质生产力”。

  对公益行业而言,AI等前沿技术的发展也正悄然改变行业传统业态和运作模式。从初级的AI工具应用、AI科普项目,到搭建数字化平台、提供数字公益产品,再到企业及公益机构联合落地AI数字化产业……在科技赋能下,AI正不断拓展公益边界,创造更多新的可能。

  有观察指出,当前越来越多的科技企业愿意发挥自身技术优势,赋能公益行业,这无疑是巨大的发展机遇。然而,目前公益行业对AI技术或工具的应用仍停留在初级阶段,数字化能力尚待提升。对此,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数字公益研究中心主任邓国胜表示,公益行业要善于把握机遇,加大数字化投入,“否则未来公益行业的两级分化趋势可能会更为明显”。

  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在日前举行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等年轻一代企业家的出现让所有人眼前一亮。座谈会上特别提到要“推动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更让社会各界对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会跳舞的人形机器人、能够深度思考的AI大模型……如今,更多科技成果正加速落地,在不经意间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央视频无障碍转播实时字幕

  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今年央视春晚首次推出的视障版和听障版无障碍转播。在晚会直播中,手语演员通过AR虚拟技术,在春晚演播大厅进行手语解说,同时辅以AI语音技术制作字幕,满足听障人士观看需求。据了解,今年央视与科大讯飞合作,通过AI语料训练、人机耦合系统操作等方式,为春晚网络转播添加实时字幕,促成了央视首次“无障碍春晚”。

  这并不是偶然。自2019年起,科大讯飞就联合中国聋协、残疾人艺术团等发起“听见AI的声音”关爱听障人士公益行动,以讯飞听见为主要载体,为听障人士提供免费语音转文字服务,捐赠产品或者免费时长,产品形式覆盖听障群体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等场景。

  这一案例也可看作是科技普惠的一个缩影和具体实践,事实上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越来越多的群体也从科技发展中受益。

2024年12月11日,阿里巴巴AI公益绘本项目“追星星的AI”受邀参加国家孤独症儿童特殊教育资源中心举办的中国孤独症教育事业成就展。图为“追星星的AI”志愿者向参观展览的嘉宾介绍项目情况

  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阿里巴巴联合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及专业干预机构等共同发布“追星星的AI”。记者从阿里巴巴方面了解到,这是国内首个关照孤独症儿童的AI绘本工具,用户只需要在通义App主页输入一句话故事梗概,就可为孤独症儿童自动生成定制化有声故事绘本。

  “研究表明,绘本在孤独症儿童的干预当中具有积极作用,但每个星宝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都不同,需要定制化、个性化的教育方式,家长很难找到适配的绘本。AI多模态技术的出现,为突破这个难点提供了新的可能。”该项目负责人介绍,AI绘本使用门槛低、灵活性高,在父母及老师的深度参与下,定制化的AI绘本可以与其他干预策略相结合,成为智慧教学、增加陪伴乐趣的重要工具。因在特殊教育方面的创新性贡献,“追星星的AI”公益绘本工具还入选了中国孤独症教育事业成就展。

  “人有温度,AI才有温度”,这是“追星星的AI”项目志愿者说的一句话。而在头部科技企业的推动下,AI前沿研究正走出实验室,不断与公益发生碰撞、融合,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2024年2月,阿里巴巴“医疗AI多癌早筛公益项目”落地浙江丽水。该项目将阿里达摩院医疗AI前沿技术应用于卫生健康领域,通过大规模的随机性日常检查实现多癌早筛,有助于提升当地数字医疗健康水平。这也是全国首个落地的通过AI实现多癌早筛项目,阿里公益以纯公益的形式支持项目展开,支持周期至少在三年以上。可以预见,在解决地区间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问题上,AI+公益将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从初级层面向纵深拓展

  事实上,不仅仅是针对特殊群体或特定领域,在助力文化传承、教育事业发展尤其是在弥补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等方面,AI也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过去几年间,以快手、联想、蚂蚁集团、字节跳动等为代表的科技企业,借助自身优势,搭建数字化公益平台,以AI为驱动发起一系列公益项目,为解决更多社会问题提供了多元应对方案。

  在古籍保护领域,2022年3月,字节跳动向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支持“北京大学—字节跳动数字人文开放实验室”,依托技术、产品设计与研发优势,探索借助人工智能提高古籍修复、整理工作效率。当年10月,古籍数字化公益平台——“识典古籍”上线,更多人得以接触古籍。此后,随着需求不断增长,该平台上线“问AI”功能,让用户可以轻松和正在阅读的古籍进行对话,大大提升了古籍保护与传承以及数字化效率。

  在教育领域,AI等前沿技术的应用也大大缩短了城乡教育“数字鸿沟”。

快手公益“启智未来·可灵AI课堂”

  据快手科技副总裁、北京快手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宋婷婷介绍,2023年,快手公益发起“启智未来学堂”项目,在全国范围内捐建启智未来数字学堂,为有需求的乡村学校建设电脑教室、捐赠计算机等设备,并开展对乡村计算机青年教师的授课培训,以硬软件相结合的方式,帮助乡村学校及儿童完成迈入AI时代的“第一步”。此外,基于快手研发的可灵AI大模型,快手公益还通过开展大模型AI体验课、科技研学夏令营等方式,让乡村的孩子们在实践中亲身感受AI科技的魅力。

  “AI等前沿技术在教育、助残、医疗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为公益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极大地拓展了公益事业的想象力。”宋婷婷对记者表示,AI技术为公益事业带来的不仅是效率的提升,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革新。“AI技术的核心价值在于其能够突破传统资源限制,提供个性化、高效率的解决方案,尤其在资源相对匮乏地区和领域,AI的应用正在带来深刻的改变。”

2024联想“梦想未来”公益项目科技夏令营

  与之类似,联想集团通过与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等机构合作,发起“梦想未来”公益项目,通过AI技术应用、AI智慧教育设备捐赠、AI科技夏令营活动等形式,不仅为乡村儿童提供了接触前沿科技的机会,更构建了可持续的教育支持体系。此外,联想也将AI技术应用到具体教学场景中,如联想AI智慧教育平台通过文档分析、语音识别、表情识别等技术,能够实现错题检查、英语发音纠正、课堂情绪监测等功能,进而帮助教师调整教学节奏。

  “联想希望通过AI技术缩短数字鸿沟,以科技创新驱动教育公平,深化AI技术赋能,助力乡村儿童成长为科技时代的创新者,助力更多儿童实现梦想。”联想集团市场总监、中国区CSR负责人李博表示。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科技与公益融合不断加深,“AI+公益”也逐渐从最初级的项目合作向着更广更深层面拓展,更具复制性和可持续性。

  2019年8月,蚂蚁集团、浙江蚂蚁公益基金会联合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等发起“AI豆计划”人工智能产业孵化项目,通过帮助欠发达县域引入数字就业机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孵化在地运营社会企业等方式,助力年轻人特别是女性群体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截至2024年年底,该项目已在陕西清涧、宁夏银川、贵州万山、甘肃积石山等地建立了16个县域数字就业中心,累计帮助7500余人在地就业,多个数字就业中心成为当地最大用工企业。

  浙江蚂蚁公益基金会女性项目主任赵秀芝告诉记者,该项目落地的县域大部分是中西部脱贫县域,其中不乏原脱贫攻坚重点开发的“三区三州”地区。基于AI等技术发展衍生而来的数据标注等就业机会,帮助这些地方突破了交通、资源等条件限制,只要满足基础的电脑、网络等硬件条件,当地人不出家门也有机会参与到数智经济的浪潮里,让欠发达县域找到新的发展机会。

  “面向未来,公益行业应更积极主动地拥抱AI等新技术,探索公益新场景、新模式,持续提升公益项目的效率和透明度,探索高质量发展。”赵秀芝说。

蚂蚁集团科技伦理实验室招募20余名蚂蚁员工组成AI科普讲师团,为学生开展AI科普

  公益行业如何接招?

  在李博看来,AI技术不但可以为公益机构提供直接的工具和服务,还能提供底层技术支持,提升资源使用效率,进而提升公益服务能力和水平。“在‘梦想未来’公益项目开展过程中,我们也在结合联想全栈AI的自身科技能力,不断积极探索公益的AI实践。”

  然而,据记者观察,目前对于AI公益的探索主要以企业为主,尤其是头部科技企业在该领域更为积极主动,不论是从产品或技术角度落地相关项目,抑或是联合公益机构开展系列行动,都具有浓厚的科技企业色彩。在这一过程中,公益行业仍略显被动,对AI的理解和探讨尚处于初级阶段。

  就此,记者也采访了几家公益机构。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日常工作中引入AI工具、开展相关研究或课题并未形成共识,AI工具在公益机构具体工作层面的应用也亟待开发。但在员工个人层面,开始接触并使用AI工具的比例正逐步上升,其对AI的使用主要集中在新闻稿写作、视频制作、方案撰写、资料搜集等方面。“我们已开始尝试使用AI工具,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提升了工作效率。机构最近也计划开展相关培训,将AI切实应用到具体工作中。”某基金会工作人员表示。

  邓国胜指出,AI技术在公益行业的应用展现出不同的层次。目前国内大多数公益机构对AI技术的应用仍停留在第一个层次,即简单地应用企业开发的AI模型,帮助机构查询素材、撰写文稿或探寻解决问题的思路。“第二个层次则是在公益机构积累了大量数据的前提下,能够自主训练AI模型,以优化AI模型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表现,赋能机构及项目管理。目前,只有极少数机构具备这种能力并积极进行了探索。”

  “未来公益行业的两级分化趋势可能会更为明显。”邓国胜表示,“随着AI技术的快速迭代和发展,公益机构应用AI技术的层次也将不断提升。这无论是在提升机构筹款效率、传播效果,还是在提升组织内部管理效率和项目管理质量方面都将带来巨大影响。公益慈善组织和公益行业要高度重视数字化浪潮,加大数字化投入,吸引数字化人才,提升数字化能力,否则有可能错失发展良机,甚至会被逐步淘汰。”

  宋婷婷也认为,AI+公益的兴起是科技与社会议题的深度融合,这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与挑战的领域。“AI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解决传统公益领域的痛点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然而,AI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需要大量资金和技术支持,这对公益行业来说是一个较高的门槛。因此,要推动AI公益真正转化落地并发挥切实作用,而非仅仅停留在概念层面,需要从技术、资源、合作机制和社会认知等多个维度进行系统性思考和布局。”

网站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