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热点 > 正文

中国慈善榜:以“责任数据”打造中国财富人士的爱心清单

  一个慈善数据榜单的发布有多慎重?它需要创新工作模式,优化编制流程,深度剖析捐赠趋势。这份榜单聚焦民生关切,承载公众公益,书写慈善底稿,彰显现代文明。

  2004年,我国第一张记录大额捐赠数据的榜单“中国慈善榜”由《公益时报》社创立,开创国内先河,让慈善数据更公开、精准、权威、可引用,成为中国慈善榜编制者关注的焦点。

  “责任数据”坚定扬善

  每年中国慈善榜发布前,《公益时报》报都会联合相关机构以大范围、广视角、深渠道向社会发布数据征集信息,以此增强数据广泛性、权威性、创新性,触达征集对象。

  及时记录慈善家、慈善企业、榜样基金会、慈善项目等社会力量在参与医疗资助、教育帮扶、乡村振兴、生物多样性等社会建设方面作出的善举,这份榜单以“旗帜鲜明地扬善”为口号,让行善得到褒扬。

  在公开征集的基础上,以年度实际捐赠100万元以上的企业或个人为采集样本,《公益时报》从六个方面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包括政府部门发布的捐赠数据、捐赠方提供的数据、公益机构接受捐赠数据、上市公司年报公布数据、媒体公开报道的捐赠数据以及《公益时报》的公益档案数据,通过不同渠道的数据对比进而详尽调查核实,力求一个数据多平台核实、重大捐赠多渠道核实,最终形成这份榜单。

  根据慈善事业发展需要,中国慈善榜特别强调实际到账资金,力求让捐赠方、受捐方、公众有着更直观、更充分、更系统的了解,让向善成为社会公益的一种趋势。

  秉持客观、公正的专业精神

  追踪一笔善款是否到账是一项较为繁复的工作,需要捐赠方、受赠方及第三机构的充分配合。中国慈善榜积极克服各种困难,努力追寻善款流向,让数据经得住考验。

  20年来,中国慈善榜在影响力、创新性等多个维度持续挖掘慈善元素,力求让榜单客观、有说服力,通过媒体之力积极回应社会需求。20年来,榜单中收录的数据不断提高,也验证了大额捐赠对推动企业和企业家进一步回馈社会的正向作用。

  回看第一张榜单,仅有10.2930亿元的慈善家大额捐赠被记录;到了第二十届(2023)中国慈善榜,上榜慈善家共150位(对),合计捐赠79.9910亿元,增长近8倍;上榜慈善企业共1363家,合计捐赠200.7888亿元。

  过去20年间,中国慈善榜记录了3353位慈善家、11810家慈善企业的大额捐赠,收录捐赠总金额超3017亿元。基于中国慈善榜,我们见证、记录并推动了慈善家及慈善企业这20年来在捐赠方面的发展与创新历程。

  自2016年《慈善法》颁布实施以来,中国慈善事业得到较快发展,大额捐赠成为推动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每年中国慈善榜公布的捐赠流向也成为行业热议的话题。如,关于教育事业、乡村振兴、医疗卫生、应急救灾等领域的捐赠数据,在积极服务于捐赠人的同时,也得到了相关研究机构的青睐。

  当前,在效率、公平、社会责任多重分配机制下,慈善捐赠数据对加强社会组织公信力建设、提升款物信息公开透明度、建立捐赠资金跟踪反馈机制都有着重要意义。

  6月26日,第二十一届(2024)中国慈善榜即将发布,今年的榜单有哪些看点,让我们拭目以待!

网站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