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热点 > 正文

“红色后代”的慈善路:追寻父辈足迹 倾情回馈社会

2024/05/30 18:29公益时报 张明敏

  9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肩负着民族希望,踏上了漫漫征程。从江西瑞金出发,历经艰难困苦,最终在陕北与其他红军部队会师,开辟了新的革命根据地,铸就了人类历史上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壮举。90年来,长征故事广为流传,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如今,长征精神是一种信仰,更是新时代下教育强国的精神基石。像周秉德、陶斯亮、耿瑩、孔东梅等“红色后代”,不仅继承了先辈的崇高精神,更以实际行动追寻着父辈的足迹,通过公益事业回馈社会。

  记者通过全国社会组织信用信息公示平台查询显示,名称中包含“长征”两个字的且处于正常运作状态的社会组织多达168家。这些社会组织开展了哪些公益项目?各自又有怎样的特点?记者就此进行了梳理。

  公益情怀始于初心

  据公开报道显示,周秉德作为周恩来总理的侄女,12岁起就跟随周总理夫妇一同生活在中南海西花厅,在那里度过了15年。1952年,周秉德初三,这一年,苏联电影《乡村女教师》深深影响了她:影片中女主角用心教授学生,在银发之年,全国各地各行各业学生都来看望该女教师,让周秉德深受触动。

  高中毕业后,很多同学选择报考大学,或留学苏联。但周秉德选择了下基层,成为一名乡村教师,帮助更多孩子接受教育。

  2016年10月9日,周秉德发起的北京大鸾翔宇慈善基金会在北京市民政局注册成立。名称中“大鸾”“翔宇”分别取自周恩来总理的乳名和字,寓意着基金会将秉承“怀慈善之恒心,献福祉于民众”的伟大使命,如一只翱翔天宇的神鸟将无边大爱播洒人间。

  慈善公益之心,有人有意为之,有人自然而然。

  陶斯亮是开国元勋陶铸的女儿。2岁至9岁这7年间,陶铸托付红军老战士杨叔叔照顾陶斯亮。虽然杨叔叔大字不识,还有二级伤残,但他通过“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等文化传统,在陶斯亮幼小的心灵里植下了一颗善良的种子。

  从小学到大学,再到工作,陶斯亮几十年接受的都是红色革命教育。在大西北生活的5年时间里,她看到了中国最贫困农民们的生存环境,这也为她日后行善奠定了基础。

  1991年,陶斯亮开始在中国医学基金会任会长;2001年,她去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任职理事长;2016年1月22日,与中国市长协会一道,在“女市长爱尔慈善基金”的基础上成立“北京爱尔公益基金会”。陶斯亮说,“这三家基金会是我的慈善生涯成长、开花和结果的过程。”

  据公开报道,耿飚将军的长女耿瑩1939年出生于延安。因耿飚将军长期奔波于战场,年仅一岁的耿瑩被送入保育院,早早地培养了独立生活的能力。新中国成立后,耿飚被派往外交部门,耿瑩便随父亲迁居北京,继续她的学业。在北京,耿瑩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才华,不仅在商业领域崭露头角,更在艺术领域展现独特才华,逐步登上了商业巅峰。

  然而,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耿瑩随父亲重返湖南老区,眼前的贫困景象深深地震撼了她,并激发了她内心深处的社会责任感。从那时起,她毅然决然地投身于慈善事业,慷慨解囊,为乡亲们捐助了大量资金,由此开启了她的慈善之路。2007年8月28日,耿瑩在民政部注册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致力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这也标志着她的慈善事业迈上了新的台阶。

  作为毛泽东主席的外孙女,孔东梅自小与外婆贺子珍一起在上海生活。童年时的她渴望父母陪在身边,自己能像普通孩子一样随意出去玩耍。但由于身份特殊,她时常有些孤独。这种孤独甚至让她觉得别人家的饭格外香。

  长大后,她开始思考公益的意义。在这一过程中,众多“红色后代”前辈成了她公益之路的引路人。不过,她在投身公益事业后很快就意识到个人力量的局限性。为了更持久、系统、专业地帮助困境儿童,孔东梅意识到必须建立相应的机制。于是,2015年8月19日,她发起的东润公益基金会在民政部登记成立,目前该基金会已成为全国性5A级基金会。

  在孔东梅看来,公益不仅是一种帮扶,更是在社会和人群中传递向上向善的精神和希望。她坚信,“受捐者、捐赠者以及每一个关注公益的人,都能从中获得向上向善的力量”。因在公益领域的突出贡献,2023年,孔东梅荣获第十二届“中华慈善奖”慈善楷模。

  公益项目百花齐放

  记者通过“慈善中国”检索发现,“红色后代”所设立的基金会具有宗旨覆盖广泛、聚焦精准、国际化等特点。这些基金会的业务主要集中在对困境群体的教育帮扶、事故灾害的紧急救援以及文化美育教育的推广等方面。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基金会还积极参与国际人文交流,不仅体现了社会责任感,也彰显了长征精神的深远影响和引领。

  如,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业务范围涵盖筹集海内外资金、接收捐赠,并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致力于修缮和保护中国的文化遗产。

  去年12月22日,在巴基斯坦驻北京大使馆举行的盛大仪式上,毛泽东主席和巴基斯坦国父真纳的雕像正式揭幕,象征着两国友谊的深厚与历史的传承。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理事长耿静应邀出席并为雕像揭幕,体现了基金会对于中外友好交流的重视。

  东润公益基金会以弘扬公益精神和助力国家科学人才培育为己任,其业务范围包括赈灾济难、扶危济困、奖教助学,改善经济欠发达地区青少年的生活、学习条件,帮助提高自身发展能力等。

  该基金会先后实施的东润启航、益师、体育、美育等公益项目已覆盖全国26省324个县,其中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全覆盖,累计惠及百万余名乡村儿童青少年,为推动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红色革命老区的教育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2021年,东润公益基金会荣获第十一届“中华慈善奖”慈善项目奖。

  北京爱尔公益基金会主要关注社会难点、痛点、热点问题,并在助残、助学、大健康等多个领域开展公益项目。

  北京大鸾翔宇慈善基金会致力于开展扶贫济困、赈灾救助以及助学助教等活动。其中,“恩来助学”“周恩来班”“恩来荣誉社团”等项目已成为以周总理命名的“恩来树人”系列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际合作方面,除了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外,北京大鸾翔宇慈善基金会也积极参与其中。该基金会以民心相通为目标,通过慈善活动助力“一带一路”,促进与加强民心相通,在文化交流、教育助学、贫困人群医疗救助等多个领域开展对外民间慈善活动。

  北京爱尔公益基金会与联合国全球听力亲善大使、南南合作“人道主义奖”获得者比尔•奥斯汀共同发起的“世界从此欢声笑语”中国助听器捐赠项目,被誉为“跨越国界的奉献”和“漂亮的民间外交”。

  新时代长征永远在路上

  “红色后代”们所设立的基金会,凭借其自身优势,深入挖掘红色资源,不仅续写着红色血脉,更致力于讲好红色故事,培育新一代红色传人。这些基金会秉承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持续资助社会困境群体,并引导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信念。

  尽管不少“红色后代”年事已高,但他们仍然竭尽所能地贡献自己的力量,使公益慈善的道路走得更加坚实。

  近年来,周秉德亲自带领团队奔赴偏远地区进行义诊,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助学及医疗设备帮扶等。她还走进学校、企业、乡村和机关单位,开展红色文化主题讲座,传递红色精神。2022年,周秉德荣获港澳台湾慈善基金会颁发的“爱心奖”,以表彰她在公益领域的杰出贡献。

  耿瑩基于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深厚情感,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仍坚持与多位同仁一起,奔赴全国各地实地考察文化遗产的保护情况。她还积极组织与德国特里尔文化遗产保护团体的交流会,希望通过国际合作找到保护文化遗产的最佳方案。

  30年来,陶斯亮在不同公益机构任职,她发起成立的“女市长爱尔慈善基金”在防聋治聋科普教育公益宣传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由此推动国家财政每年拨付四亿元,用于启动“中国贫困0-7岁儿童听障救助计划”,为更多听障儿童带去希望。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在开国大将肖劲光的外孙、空中商学院慈善委员会主席李丹的倡议下,一个由开国领袖、元勋后代组成的公益联盟在北京成立。该联盟旨在追忆开国领袖、元勋的报国初心,共商公益报国大计,以抱团公益的形式弘扬父辈们爱国为民的光荣传统,传承报国事业。

  李丹表示,这个联盟是公益慈善长征路的第一步,要让公益可持续性发展,参与者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公益方兴未艾,作为共和国红旗的传承者,我们有义务也有能力让红军精神跨越时代接续传承,让红色后代的爱心凝结情暖长征路。”

  每一代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肩负着走好自己的长征路的重任。新时代再出发,长征永远在路上。

网站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