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02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周海山
日前,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社会建设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刘占山一行到朝阳区常营保障房地区调研社会工作服务工作开展情况。他指出,朝阳区保障房地区试点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不仅为解决保障房地区复杂的社会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更为探索城乡一体的社工服务模式提供了新思路,对政府购买社工机构服务、专业社工服务在社区系统性开展工作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据悉,在朝阳区保障房地区试点专业社工服务开始于2012年7月,覆盖常营、东坝、南磨房、三间房以及垡头的15个社区14万人口,市区两级拨付专项资金100多万元购买专业社工服务,重点服务人群包括老年人、残疾人、青少年、低收入者、社区矫正对象等,目的是尝试通过专业社工方法,满足不同群体的个性化服务需求,在新入住居民中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
一年来,相继有12家社工事务所100多位专业社工人才为上述地区提供专业的社工服务,开展项目15个,开展各种社会服务活动1021次,132个个案、585次小组、服务9万余人次,形成了社工机构进社区、需求调查进楼门、社工服务进家庭的“三进模式”。
朝阳区社会办副主任时春岗表示,在保障房地区,人口以“空降式”聚集,困难群体和低收入群体占很大比例,一系列分散的社会矛盾随着人口的转移在保障房地区呈现出集中性、复杂性、动态性、多发性和易激化性等特征,对这些地区的社会服务管理提出严峻挑战。
为了有效破解这一难题,朝阳区社会办积极协调市区两级,通过政府出资的方式引入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推动保障房地区的社会服务管理由粗放向精细、由硬件向软件、由传统向现代转型,通过居民向社区居委会提出要求、政府按需求购买社会服务、社会组织承接服务项目、社会工作者运作项目,让保障房地区实现了政府力量、居民力量和社会力量的有机融合,增强了创新基层社会服务管理的合力,基本形成了“三社联动”的合作治理格局。自项目实施以来,仅常营地区通过社工机构整合的社会志愿者达到1000余人次,提供了约2000小时的志愿服务。对低收入群体、贫困群体和弱势群体实现了全覆盖的目标,有针对性地提供了老年人社会支持网络建设、低收入群体个体成长、残疾人增能及潜能开发、特殊人群心理咨询辅导、青少年成长关怀、单亲母亲加油站等各类服务项目。实践证明,将政府公共服务供给与社会供给有机结合的机制创新,为社区公共服务的发展与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带来了巨大活力。
(周海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