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29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把公益组织和企业凑在一起,在政府的撮合下来一场“相亲”——听起来有些“脑洞大开”?这场公益慈善界的“非诚勿扰”却得以在深圳市罗湖成功举办。经过近半年的酝酿、运作,15个公益慈善项目与8家爱心企业配对成功。
这背后,既有“中间人”十分敬业的大力“撮合”,还有社会组织、企业双方的努力“磨合”。
企业:
“开始尝试现代公益慈善”
“做好事没有什么条条框框”,在彭成奥康德集团副总裁、新加坡国际德智教育中心负责人彭小君看来,大部分企业都在不断加大对公益慈善的投入,而罗湖此次搭建的对接计划平台对企业来说是“提供了更多选择”。全程参与了对接计划全流程,她最终选择资助“乐文书香阅读下午茶计划”。
从“输血”到“造血”,在此次对接会上,有不少企业跳出了过去捐款扶贫帮困的传统公益慈善模式,开始尝试现代公益慈善。
“我们一共支持了三个项目,投了30多万元。”深圳市龙园山庄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崔冰岩同样表示,企业更加欢迎可持续的项目,“不希望资助一个项目,一年后不了了之”。
“很多企业都在陆续扩大涉足公益慈善的范围,不断增加资金投入。”深圳市乐安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庆杰告诉记者,当下有不少企业试图突破过去传统的公益慈善模式,但普遍缺乏专业力量,也缺乏对接优秀项目的渠道,“好项目会很抢手,这次对接会上就有一家企业和我们报了一样的项目。”
“企业从事教育领域的业务,所以对所选项目有一定认知,其他企业对一些很新颖的项目不一定有认知。”彭小君认为,企业虽然有尝试现代公益慈善的兴趣,但往往缺乏专业知识。此次对接计划中,政府、第三方机构先帮企业进行了第一轮筛选,又通过后面几轮考察环节让企业和社会组织充分沟通,加深企业对项目的了解,“让企业更有信心,觉得投入不是打水漂”。
崔冰岩发现,由于企业对一些公益慈善领域还是不够了解,一些被专业所看好的项目最终却没有企业选择,“理念的变化需要时间,企业也在不断学习,只要是好的项目,总会有企业关注”。
社会组织:
“对接成功与否都有收获”
“乐文书香阅读下午茶计划”项目负责人刘冰是文锦社区青年义工队的一名义工。此前,这个为低收入家庭打造的读书会项目一直在社区里“艰难地开展”,却深受学生、家长的欢迎。
“之前项目存活要靠居委会扶持,我们希望借助大爱罗湖这样一个平台,获得企业资助,把项目推广出去。”刘冰发现,在参与计划的过程中,除了资金,他们还收获了更多。“在沟通过程中,企业认为一个月做一期,活动影响力度不够,就提出为我们提供更多场地、管理支持等资源,希望让更多孩子受益。这是以前不敢想的事情,借助企业的资源,我们一下子又上了一个台阶。”
而他们的项目在一轮轮的论证、修改中变得更加清晰。“原来不太会做项目,想什么就写什么,后来在专家的指导下,学会了系统的项目设计逻辑,如何设定目标、设计流程、表达项目产出等。”
“在项目答辩阶段,我们发现项目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的问题没有考虑得很充分,后来在和专家、其他社会组织小伙伴的讨论中理顺完善了项目。”遥声远程手语翻译服务项目负责人元梓扬说,从“采用两个翻译加上志愿者”到“整合其他地区的翻译员”等细节的改变,他们不断完善项目,甚至考虑到与银行合作时制定的操作指南、排班表等。在短短几个月,“一个想法”蜕变成了真正可以落地实施的项目。
即便未能成功与企业“牵手”,不少社会组织也觉得参与对接计划的过程很有价值。绿典环保促进中心理事长李东得告诉记者,此次他们带去的“垃圾减量分类示范标杆社区建设”项目最终没有得到企业支持。“我们回来也做了总结,认为原因可能是此前一直是政府购买服务,偏向于跟着政府走,更注重形式上的东西,企业有他们的眼光,更注重项目实效。”
“中间人”:
“专业红娘不能偷懒”
过去“大爱罗湖”主要针对结对帮扶,罗湖区慈善会要做的主要工作是前期到各个社区进行摸底,把需要帮助的困难家庭收集成册,动员企业去“认养”这些困难家庭。“之前容易打动企业,因为疾病和困难就摆在那里,现在社会组织做的很多项目不是直接针对困难家庭‘输血’,而是‘造血’,这需要花时间让企业深入了解。”
回顾过去几个月的忙碌,罗湖区慈善会秘书长范晓华感慨,“要当一个专业红娘,一点都不能偷懒”。
角色定位转型了,工作内容、方式方法也与过去有很大不同。“这对我们的能力也是挑战”,范晓华介绍,作为此次对接计划的红娘,罗湖区社工委、区民政局、区慈善会花了很多心思。
项目申报、专家评审、现场答辩等环节请罗湖区光合春田社会组织联合发展中心来组织完成,对项目筛选、完善后,在座谈会、项目考察环节再邀请企业介入,之后再邀请企业对社会组织进行实地考察,“这个过程中需要多次上门跟企业沟通,因为有些企业没有时间参与现场考察,就委托我们考察,我们需要及时将考察情况向企业作解释说明,服务到家。”
“作为红娘,关键是得熟悉每个项目,也要充分了解企业诉求,我们自己要先做到胸有成竹,在适当时候主动向企业推送他们可能感兴趣的项目,提高对接成功率。”范晓华说。
“相亲”成功后,“中间人”仍有工作要做。在此次对接计划中,慈善会还将在接下来扮演者监督者的角色——在企业拨付资金后,资金将先转到慈善会,前期由慈善会拨付60%的项目资金给社会组织,经过第三方对项目的中期评审后,后续再拨付其余40%款项,“中期评审结果如果显示项目比预期做得好,企业要追加预算也是可以的,如果偏离目标,余款不予拨付”。
(据《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