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16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张木兰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基层卫生司司长杨青介绍,国家的医保体系渐趋完善。他以农村儿童利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为例做了阐述:到2013年3月,全国参合农民已超过8亿,参合率高达99%。报销比例从最初的35%提高到75%,最高支付限额已经达到不低于8万元。
针对重大疾病的个人支付部分,杨青表示,计划从新农合基金中拿出15到30元钱,为其购买大病补充医疗保险。据悉,该做法已经在我国部分地区展开试点。
民政部社会救助司副司长刘喜堂认为,在国家逐步加大对重大疾病的关注度并提高保障水平背景下,公益组织应发挥利用社会资源与提供细致专业服务的优势,广泛开展民间儿童大病救助工作。
由中国红基会和中国公益研究院联合发布的《中国儿童大病救助现状与慈善组织参与报告》的数据显示,2012年,70多家慈善组织开展了130多个儿童大病救助项目,覆盖了10多种儿童重大疾病,对数万名患儿实施了救助。
刘喜堂强调,建立儿童大病救助综合协作机制迫在眉睫。他说:“民政部门最大的优势是通过我们的行政程序,通过我们对居民家庭经济的一个相对准确的调查,知道谁是穷人,谁是需要救助的对象。我希望能够有这么一个平台,使我们救助的需求和救助资源实现一个有效对接。”
对此,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副院长高华俊表示赞同。高华俊介绍,以社会捐款作为指标,作为政府机构代表的民政部门和社会公益慈善组织接受捐赠款规模的对比关系,已经从2004年的五五开演变到二八开,社会捐助越来越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他建议:“慈善组织儿童大病救助工作的灵活多样性,使其成为我国儿童大病医疗救助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未来可加入对脑瘫儿童这类救助需求人数多、救助资金少的救助类项目的投入,在资金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加对恶性肿瘤等重症贫困患儿的救助力度。”
(本报记者 张木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