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公益资讯 > 正文

办案超110万件检察公益诉讼这样守护公共利益

  2017年7月至2024年11月,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办理公益诉讼案件110.1万件;向行政机关提出检察建议近79万件,回复整改率达98.8%……

  最高人民检察院12月20日发布的公益诉讼“成绩单”,凸显检察机关守护公共利益的成效和力度。

  检察公益诉讼是一项什么样的制度?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一些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作为等原因,导致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遭到侵害,但苦于没有合适的主体提起诉讼维护公共利益,怎么办?

  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人民检察院代表公众来依法维权,更好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到2015年7月开展试点、2017年7月全面实施,再到如今制度愈发完善、“威力”日益提升……这一独具特色的公益司法保护“中国方案”效果彰显。

  起初,案件范围为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4个法定领域。现在,覆盖面已经逐步拓展到英烈保护、未成年人保护、个人信息保护、反电信网络诈骗、妇女权益保障等15个法定领域。

  检察公益诉讼能管哪些事?

  守护江河湖海,着眼衣食住行,检察公益诉讼带来的成效实实在在:

  2017年7月至2024年11月,全国检察机关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53.9万件,督促有关部门履行职责,保护被污染的耕地、林地、草原、湿地约854.66万亩,回收和清理生产类固体废物5484.78万吨;

  聚焦群众身边的食品药品安全和网络餐饮、直播带货等新兴业态中的问题隐患,2017年7月至2024年11月办理食品药品安全领域公益诉讼案件20.1万件,追偿食品药品惩罚性赔偿金183.1亿元;

  关注快递、医疗机构、校外培训机构等泄露个人信息和电信网络诈骗等问题,通过公益诉讼办案促进有关部门开展源头治理;

  办理“辣笔小球”诋毁卫国戍边烈士等一系列英雄烈士保护领域案件,加大文物、城乡历史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红色资源等领域办案力度……

  有了智能辅助手段,大数据“碰撞”筛选线索,一些部门怠于履职侵害公共利益的行为逐渐无处藏身。

  打开“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手机客户端,注册成为志愿者,可随时随地将发现的侵害公共利益线索报送至检察机关,大家都可以为公益出一份力。

  12万余人成为“益心为公”志愿者,通过平台提报并推送至检察办案系统的线索共3万余条。城市噪声污染、生活污水直排、湿地遭到破坏等问题得以及时处理。

  目前,制定检察公益诉讼法正在推进。未来,覆盖范围更广、办案效果更好、影响力度更大的检察公益诉讼制度值得期待。

  (据新华网)

网站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