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公益资讯 > 正文

善美建行人深圳 | 怒江助学20年 山水间点灯

2024/12/08 21:54公益时报 于俊如

  “今年是怒江助学第20个年头,这是人生里很长的一段路。”70岁的退休员工郭彦坤回忆,“当时咱们这群建行人的初心,就是让大山里的孩子,也能像城市的孩子一样,快乐地求学、成长。”

  没想到,这项源于2005年深圳市分行员工自发组织的民间助学活动,一做就是20年。怒江世代散居着傈僳族、藏族、白族等多个少数民族,山高坡陡的自然环境让百姓们不得不在悬崖绝壁上生产、生活。“养猪过年,养鸡换盐”的日子、“一师一校”的师资、“晚上看月亮,下雨接雨水”的校舍,深深牵动着建行人的心。

  20年来,怒江助学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参与,共捐助现金近600万元,购买电脑、书籍、书包等100万余元,帮助经济困难学生近5000名,助学队伍也从最初的2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近400人。“为鲁掌中学、大兴地小学建图书室”“为小优筹手术费”“为鲁掌中学、和谐小学捐棉被”……众人拾柴,见证了一次次孩子们的笑脸和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傈僳族女孩小优正满心期待“小升初”时,却不幸从家中阁楼跌落。因经济拮据、医疗条件受限,她病情加重,几近全身瘫痪。绝望中的小优鼓起勇气向建行的叔叔阿姨们发出求援信。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快,筹集手术费、联系医院和问诊专家……终于,小优站了起来!含着泪水,她感恩地说:“是你们把我从绝境中拉了出来,看到黑夜里的光。”

  受助学生小王同学同样小小年纪就饱尝苦难:爸爸患精神疾病、妈妈离家出走后再没露面,从小依靠爷爷奶奶抚养,总是穿着褪色的旧校服……当这些情况被某助学成员告诉自己5岁半的儿子后,小男孩主动掏出自己攒下的500元,让妈妈一定要带给小王同学。爱的种子正在代际传承,两个素未谋面的孩子心中都长出了爱的枝丫。

  经济的困境如同吼叫的狮子剥夺着孩子们上学的快乐,但爱心从来不惧山高水长,正年复一年地跨越山水传递、流淌。

网站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