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公益资讯 > 正文

2024中国镇痛周:关注慢性病疼痛,共建“无痛”社区

2024/10/21 19:49公益时报 李庆

  为帮助提升公众尤其是中老年慢性病人群对于疼痛的风险认知、积极做好疾病预防和管理,尽早远离疼痛,在今年中国镇痛周(10月21-27日)来临之际,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支持的“关注慢性病疼痛,共建‘无痛’社区”全国媒体沟通会在京举行,并公布了《慢性病疼痛风险社区预防和管理倡议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来自多学科领域的专家、社工联和媒体代表就社区中老年慢性病人群较常发生的疼痛问题、疼痛的典型病例、认知误区及疼痛的科学管理等话题展开探讨。

  《报告》显示,我国63.4%的中老年人普遍经历过慢性病带来的疼痛问题,其中,类风湿关节炎、肿瘤、系统性红斑狼疮带来的疼痛感最为强烈。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主任、主任医师樊碧发表示“来就诊的中老年患者,疼痛发生多与慢性病密切相关。”

  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激活引发的感染性皮肤疾病,超过90%的成人体内潜伏该病毒,大约1/3的人在一生中会患带状疱疹。年龄是带状疱疹最重要的危险因素。50岁以上为易发人群,年龄越大越容易患病,病情也更严重。即使身体健康,中老年人50岁后患带状疱疹的风险仍会陡然增加。中国50岁以上人群每年新发带状疱疹约156万人。

  带状疱疹为何偏爱中老年人?有慢性病的中老年人罹患带状疱疹之后,到底会经历什么样的疼痛?对此,樊碧发表示“50岁以后,中老年人各种疾病的发病率都在变高。尤其是伴随免疫力的下降,中老年人体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更容易被激活引发带状疱疹。罹患带状疱疹后,可能会导致严重持久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其中,伴有慢性病的患者发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风险高于健康人群,慢性病(如:糖尿病、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等)患者得带状疱疹后,感受到的痛感也更强。”

  秋冬季节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时期。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高血压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孙宁玲提醒,“进入秋冬交替时节,心血管疾病患者身体受冷空气刺激,血管会发生剧烈的收缩,容易导致血管闭塞,进而诱发心血管疾病的发作和复发。尤其是目前多地进入呼吸道疾病高发期,心血管疾病患者更要防范呼吸道炎症诱发的心血管疾病。如果出现突发心绞痛或是出现胸闷等症状时,患者一定要第一时间到医院就诊,避免引发其他疾病,对健康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与一般人相比,糖尿病患者带状疱疹风险增加26%。糖尿病患者罹患带状疱疹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风险升高,且神经痛更为严重和持久。一旦罹患带状疱疹,还可影响血糖控制,造成糖尿病管理难度增加。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王红表示“糖尿病患者更易‘蛇缠腰’,‘糖衣疱弹’一旦同时来袭,患者将苦不堪言。”

  《报告》显示,中老年慢性病人群在面对疼痛时,还需要警惕陷入这3个误区。第一,疼痛无小事,面对疼痛不能“忍”; 第二,面对疼痛,避免兜转多科室错过疼痛治疗时机;第三,要做好疼痛的鉴别诊断,避免与其他疾病混淆。樊碧发表示“带状疱疹是一种特别‘狡猾’的疾病,因症状表现多样,具备较强的‘迷惑性’。”以疼痛为重要临床症状的带状疱疹,在临床上被误诊为其他疾病的概率也比较高。孙宁玲表示“一些罹患带状疱疹的患者,如果疼痛表现以胸痛、后背痛为主,特别是在身体左侧部位,很容易跟冠心病、心肌梗死这一类疾病的症状相吻合。如果这类患者在心内科做完心电图,造影检查后没有发现问题,需要尽快前往疼痛科就诊,避免错过疼痛的黄金治疗时机。”

  如何更好的管理慢性病,远离疼痛威胁?对此,王红表示“让健康人延长健康寿命,让慢病患者健康带病生存是社区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在慢性病防治方面,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膳食行动倡导‘三减三健’,即: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等。注意饮食均衡和保持适度运动。除了管理好本身慢性病以外,还需要积极预防其他共病发生。”

  会上,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副会长周冰表示“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对健康的需求非常迫切。社会工作的目标是帮助社会中无助的人摆脱困境,跨过困难,回归正常生活。作为疼痛的高风险人群,中老年人群不仅要有提前预防,主动健康的意识,同时还要善用先进科技,为健康撑起保护伞。”

  21世纪经济报道总裁虞伟表示“提醒公众关注疼痛,推动疼痛防治公众科普教育,需要充分发挥媒体力量。作为健康新闻和科普传播的主力军,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21世纪经济报道、21世纪新健康研究院牵头起草本次《报告》,希望进一步帮助公众特别是中老年慢性病人群重视慢性病疼痛风险,助力推动‘健康中国2030行动’深入开展,让健康科普知识触手可及。”

网站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