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公益资讯 > 正文

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教学科研实践基地落地三水碧桂园万亩智慧农业园

2022/08/10 20:29公益时报 张明敏

  8月10日,国强公益基金会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共同建立的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在佛山市三水区南山镇碧桂园万亩智慧农业园正式揭牌,通过校企合作指导项目实践,共同探索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新模式。佛山市三水区农业农村局、南山镇党委、中国人民大学、碧桂园集团、国强公益基金会、农民日报等单位的领导代表出席仪式。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教学科研实践基地揭牌

  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建在乡村振兴前沿阵地

  新时代新阶段,“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政府主管部门、新型经营主体、教学科研单位等社会各方同心协力攻坚克难。

  2021年,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授予三水区“粤港澳大湾区现代都市农业综合示范基地”,南山镇碧桂园万亩智慧农业园作为该基地的一个标杆项目,也是碧桂园、国强公益基金会参与乡村振兴落地的首个项目。项目从去年4月正式启动,经过一年的探索,由专业农业科技团队参与建设、运营,目前已逐渐形成了都市农业发展的新模式,并获得了“广东数字农业示范园”“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园”称号。

  据悉,教学科研实践基地着眼于乡村产业振兴、农业科技进步和专业人才培养,探索农业人才培养新模式、研究乡村产业发展新路径的有效抓手,是政府、企业、高校深化合作推进农业现代化成果的集中体现。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朱信凯表示,“我们把基地建在农业园里,就是建在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前沿阵地、建在了全面实现现代化的第一现场,基地开展教学科研的实践,就是在管窥全豹、以点带面记录我国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的过程,也必将见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进程。”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朱信凯致辞

  佛山市三水区南山镇党委书记钱静瑜表示,南山镇坚持党建引领,推动产业项目联农带农,开展科研合作,为农户开展农机培训,希望接下来南山镇的发展可以问计于中国人民大学的专家团队,同时结合智慧农业、现代农业和生态环境等资源,通过政、企、农人多方联动共同探索和实践乡村振兴的发展模式。

佛山市三水区南山镇党委书记钱静瑜参加活动

  探索校企合作共同促进农业现代化新模式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时期,碧桂园集团、国强公益基金会一直在思考和探索民营企业和基金会参与乡村振兴的模式,希望和关注“三农”工作的志同道合者形成合力,将散而广的社会力量凝聚起来,发挥各方优势资源,实现美好向善、多方共赢。

  2021年6月,碧桂园、国强公益基金会捐赠支持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建设,开展三农人才培养、理论研究及相关机构运行等活动。此次,在佛山市三水区委、区政府的指导下,国强公益基金会与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共建教学科研实践基地,探索校企合作共同促进农业现代化的模式。

  碧桂园集团副总裁、乡村振兴办公室主任、国强公益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静表示,此次与中国人民大学一道,通过产业带动周边农民一起干、一起赚,努力让万亩智慧农业园成为政府认可、当地老百姓认可的乡村振兴示范性项目,也希望农业园能够为乡村振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调查提供有区域代表意义的案例参考和个性化的解决方案。

  党建共建“红链赋能”乡村振兴

  今年2月,南山镇党委与碧桂园集团党委成立南山镇碧桂园万亩智慧农业园党委,率先将党旗插在重点项目上,探索特色“红链赋能”方式,实现“以红带绿、联农带农”,凝聚党建合力为民纾困、驱动乡村振兴、绿色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目前三水万亩基地已完成2000多亩的水稻种植,碧桂园以及旗下皓耘科技自主研发建立的无人农机装备、智慧农业系统和智控管理云平台,已应用到农机无人驾驶、智慧农业和农场管理上,实现了“耕种管收运”全程无人化管理。未来,碧桂园、国强公益基金会还将在万亩智慧农业园建设农文旅板块,进行三产融合发展的探索,建设从耕、种、管、收到生产加工、研学旅游的农业全产业链。

 

 

网站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