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公益资讯 > 正文

“‘谁在捐?怎么捐?捐给谁?’—《中国公众捐款》新书在京发布

2021/02/05 01:55公益时报 张明敏

  2月3日,由基金会中心网、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公益慈善与非营利法治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谁在捐?怎么捐?捐给谁?’—《中国公众捐款》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会上发布了新书《中国公众捐款》,并围绕该书内容进行了深度解读。

  中国公众捐款研究项目是中国首次针对公众捐款开展的大规模专题研究。由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等多所高校的研究人员组成的团队,从2018年底开始,经过两年的努力,通过定量与定性研究的综合方法,围绕谁捐、怎么捐、捐给谁,对本土公众捐款特征及其文化内涵进行了全面扫描。该项目由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资助、基金会中心网统筹协调。

  作为该项目的成果,《中国公众捐款》一书已于2020年12月由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包括: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韩俊魁、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邓锁、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马剑银、中央财经大学助理研究员杨怀超、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助理教授齐从鹏、北京大学硕士石秀博、北京市社科院社会学所副研究员赵小平、中国社科院助理研究员林红、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助理教授胡英姿、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教授俞祖成、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生刘逸凡。该书旨在扫描中国公众捐款图景的基础上,透过大量宝贵数据和行业案例,启迪政府决策部门和非营利实务界的日常工作,倡导公众更加理性和稳定的进行捐款,在施受之间架起桥梁。

  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慈善合作与发展团队副主任Victoria Vrana在新书发布活动的开场致辞中说:《中国公众捐款》(Everyday Giving in China)项目不仅创建了研究中国公众捐款的数据库,还向世界展现了中国日常捐款的画面,为世界了解中国慈善的公众参与提供了重要参考。同时Victoria还提到,中国的互联网捐款蓬勃兴起,展现了强大活力。互联网日益成为捐款的重要渠道,其创新将为其他国家提供重要借鉴。另外,作为新兴发展中国家的重要代表,中国和印度在公众捐款的异同性比较研究也将呈现出很多有趣的发现。随后基金会中心网执行副理事长兼总裁程刚及场地提供方印第安纳大学中国办公室主任殷嘉、印第安纳大学社会学教授中国办公室学术总监Ethan Michelson,也对线下线上观众表示欢迎并对本次研究成果的致以祝贺。

  作为该研究的总协调人,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韩俊魁教授首先对该研究的各支持方以及研究团队表达了敬意与感谢,接着对《中国公众捐款》一书的研究背景、内容界定以及未来展望等进行了介绍。他提到,此次研究的核心术语是公众“捐款”而非“捐赠”。作为一项基础研究,该书在行业突破、研究框架、方法等方面具有鲜明特色。在结论方面,有些发现,诸如捐献时间和捐赠金钱的正相关关系等,和欧美发达国家的研究发现有相同之处,但也呈现出很强的中国特点。最后,韩教授还希望在未来的研究中对捐款与慈善、扩大研究地域、捐受关系以及跨文化比较等要予以关注。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邓锁副教授从定量研究的角度,对京、浙、吉、赣、川、甘等6省市4404份样本数据的统计结果进行介绍。邓锁副教授指出,调查样本中32.54%的人在2018年度有过捐款,公众平均捐款金额为109.39元。超过半数的人通过网络互助和求助平台捐款,近三分之一直接指向受益人,向慈善组织和指定网络公募平台捐款的比例分别只有16%和8.9%,显示传统的求助互助理念乃是中国公众捐款的重要驱动力。捐款流向的领域以医疗健康、减灾救灾、扶贫发展为主,捐赠对象前三位分别是儿童青少年、残疾人和老年人。研究还发现,社会经济地位和公众捐款有较强的正相关,不过以捐款—收入比来测量,低收入人群反而呈现出更高的捐款慷慨度。最后,志愿服务参与度与捐款行为存在相互强化的关系。

  《中国公众捐款》一书中的定性研究部分由5个组织或平台案例组成。发布会现场,中国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林红博士(由韩俊魁代为宣读)和自然之友公共筹款部叶丹丹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马剑银副教授和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鲁梅花助理秘书长从;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助理教授胡英姿博士和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姜莹副秘书长分别从“公众月捐的双重性”、“互联网募捐平台及其规范治理”、“基金会互联网筹款模式”三个话题出发,为大家详细解读案例研究的部分内容。

  该发布会还邀请到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邓国胜教授、上海方德瑞信社会公益创新发展中心负责人叶盈、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刘培峰教授、福特基金会北京代表处项目官员谷青作为点评嘉宾。他们分别对《中国公众捐款》一书进行评析。四位嘉宾充分肯定了本次研究成果的重大意义和创新价值,同时也希望继续挖掘数据,并强调继续开展此项研究的必要性。谷青还强调了将此书推介到英文世界的重要性。

  在结束致辞阶段,由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北京代表处项目官员郝睿禧,基金会中心网执行副理事长兼总裁程刚做总结。郝睿禧对整个研究团队和所有参与方表示了尊敬与感谢,同时表示:“公众捐赠已经逐渐成长为独立的话题和版块,呈现在中国慈善事业的版图上。希望更多基金会和研究者都加入进来,群策群力,让公众捐赠的系列研究在未来的三到五年再上一个台阶,让数据和研究助力公众捐赠的发展”。程刚表示,这部著作其中有很多亮点,希望能通过翻译让发达国家更真实全面地了解中国慈善。他非常期待这样观察视角能够得以持续,通过大家共同努力,使此项研究变成中国常规性系列著作。

网站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