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CSR新闻 > 正文

为乡村体育教育注入强劲动力 《青少年体育教育助益乡村振兴公益白皮书(1.0 版本)》发布

2023/11/06 20:41公益时报 韩静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同时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乡村教育是助益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而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育是促进青少年身心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推动体育教育回应乡村振兴国家议题,引发了越来越多的讨论。

  近日,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联合清华大学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共同推出的首部关注青少年体育和乡村振兴双向并举的公益白皮书——《青少年体育教育助益乡村振兴公益白皮书(1.0版本)》(以下简称《白皮书》)发布。

  以政策作为基础研究导向,《白皮书》分析了当前乡村体育教育事业的优劣因素,并结合案例实践,开拓性地提出不同类型的社会公益力量在乡村体育教育中的积极影响。

  困境与挑战:乡村体育教育现实依据

  清华大学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是此次《白皮书》项目的主要负责方。项目组针对云南、贵州、山西、海南等地区60余所乡村学校的体育教学情况进行了深入了解,与学校领导、体育教师、学生及家长等近百名受访者展开了平均30-45分钟时长的一对一沟通。广泛的一手资料展现出一些现实问题:我国体育教育在乡村发展中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仍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短板。

  而随着研究的深入,情况逐渐具象化:我国乡村青少年数量庞大,城乡体育教育水平差距较大,体育公共资源分配不均;体育教育事业基础薄弱,包括师资力量、硬件设施、课程开展、体系建设及态度认知等诸多方面均存在问题与挑战。

  《白皮书》项目负责人、清华大学体育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王雪莉感受尤为深刻:“一方面,我国一些欠发达地区因教育资源有限,往往将更多资源向主科教学倾斜,体育课作为非主科课程,未引起足够重视,教学延续性不能保证;另一方面,乡村体育教师少有参与系统性教学培训的机会,教师对如何上一堂高质量的体育课缺乏认知。另外,许多孩子是由隔辈亲人(爷爷奶奶)作为实际监护人的,老人认为照顾孩子的日常起居就可以,不愿对孩子(德智体)全面发展提过多要求。从诸多角度看,乡村青少年体育教育还是有不到位的地方。”

  体育教育在帮助学生享受运动乐趣、强健体魄的同时,更有益于磨练意志、健全人格,是促进青少年身心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更是提升国民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

  乡村需要体育,体育需要乡村。

  社会共建:软硬件匹配方能发挥资源最大效用

  《白皮书》项目组在调研中发现,在各地教育主管部门从宏观层面规划乡村地区体育教育的未来发展、通过政策倾斜和财政扶持等方式对乡村体育教育予以支持的同时,社会公益力量也在积极补充供给,为城市富裕资源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开辟了一条路径。

  如果说“硬件建设”是基础,“软件建设”是方法,那只有当两者相互匹配时才能更好地发挥“1+1>2”的效果,让投入乡村青少年体育的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

  基于此,各参与方纷纷拿出了行业共建答案。

  《白皮书》以硬件捐赠、软件帮扶、支教捐赠、助学陪伴多种形式的体育教育公益形式为例,展示了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以及专业机构提升乡村体育教育水平和体育氛围的积极手段;从资源链接的效果上,详述了地方政府、公募机构以及志愿者队伍如何为项目实施提供专业底色。此外,《白皮书》还对项目的影响力加以分析,基于企业和体育明星的知名度,在撬动传播资源的同时,让各类乡村地区体育公益项目具有天然关注度。社会公益力量作为政府的重要补充,开始关注到乡村地区在产业、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需求与未来发展。

  对乡村地区体育事业来说,这些公益计划、公益项目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乡村青少年体育事业的发展。

安踏“茁壮成长公益计划”

  基于安踏的理论萃取:乡村青少年体育公益“同心圆”模型

  《白皮书》对社会公益力量的公益行动展开了具体分析,其中以安踏的实践——“茁壮成长公益计划”针对乡村体育教育存在的痛点给出的解决方案为研究样本,最终构建出理论研究成果,即乡村青少年体育公益“同心圆”模型。

  该模型主体包含“核心利益”“基础要素”和“赋能要素”三部分。其中,最中心部分是公益项目所希望达成的最基础、最核心的利益,这些是体育教育相较于其他学科教育而言,对青少年的差异化价值体现,包括身体素质、性格品质等重要方面。以此为基础,同心圆研究了何时需要对开展体育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进行补充和加强,这些要素包括场地设施、装备器材、师资课程等,被称为“基础要素”,位于同心圆中间层。当乡村地区的体育教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条件后,通过帮助乡村学校开展各类体育赛事活动、组建或开设各类体育社团或兴趣小组、挖掘与传播体育文化等进一步提升体育教育的品质、构建完善的体育教育体系的活动,被称为“赋能要素”,位于同心圆最外层。

  同心圆模型的基本运行逻辑为,推动乡村教育发展不仅要关注“基础要素”建设,更需要持续为乡村体育教育赋能,最终提升乡村体育教育的系统性、整体性。通过各环节之间有针对性的“查漏补缺”工作,使系统之间形成齿轮联动,高效运转。安踏“茁壮成长公益计划”的各模块相互独立而又具有内在关联,形成了体育公益项目的矩阵式效应,不仅从多方面为欠发达地区青少年提供公益服务,也加大了项目的发展空间,体现了公益项目的多样性和独特价值。

  王雪莉认为,同心圆模型就“乡村振兴”议题下的“乡村青少年体育教育”课题展开研究,在补充基础体育教育环节的同时,也能吸引各界人士关注并加入到振兴乡村体育教育的阵营中,合力助益乡村体育教育的发展。该模型从乡村振兴促进乡村青少年体育教育、尤其是“促进人的振兴”的角度,提出了一种关联性框架可能性。

  “从实践经验来看,安踏在乡村青少年体育公益实践中提炼总结的‘安踏同心圆公益模型’具有很强的推广意义。”王雪莉表示。

  安踏经验启示:乡村青少年体育公益探索

  作为中国体育产业的一份子,“青少年体育公益”始终是安踏在公益领域关注的重点。在深刻感受到欠发达地区青少年难以享受到均衡的体育教育的现实困境后,安踏以实际需求和痛点为公益起点,与倡导改善青少年成长环境、以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为宗旨的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携手,于2017年发起“茁壮成长公益计划”。其中包含装备包、体育课、梦想中心、运动场、运动营、希望班等六大模块。在实践中,安踏更多尝试用公益项目激发乡村地区青少年体育教育的内生性动力,帮助乡村体育事业实现自我造血发展。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一位深度参与“茁壮成长公益计划”的工作人员认为,从项目每个环节延伸到整个体育公益生态布局,安踏的实践都具有行业引领和示范价值。“作为专业的公募组织,我们希望通过行动倡导社会各界,特别是像安踏这样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共同聚焦‘国之大者’,在传播体育文化和精神方面做更多事情。”该工作人员表示。

  安踏的公益实践始终紧扣时代脚步和国家战略脚步。“茁壮成长公益计划”的主要推动者、安踏集团企业社会责任总监任心照指出,“以针对项目阶段的划分举例,在国家从脱贫攻坚走向乡村振兴的关键历史时期,‘茁壮成长公益计划’也适时根据政策环境、受助人的需求倡导‘乡村振兴’与‘体教融合’,这是驱动我们做这件事的根本,也深刻反映了安踏的品牌主张。”

  对于“青少年体育公益”的未来,任心照表示,“安踏会坚定‘体育教育助益乡村振兴’方向不变,继续围绕课程质量、教师赋能做更多系统性的工作,也会借助企业资源优势,积极动员多方力量一起推动这件事。”

  “不断对项目做出调整和迭代,是‘茁壮成长公益计划’遵循的根本逻辑。不是说我们想做什么,而是看孩子们需要什么,学校需要什么,当地体育教育需要什么。‘茁壮成长公益计划’实施六年来,累计投入超过8.3亿元,惠及31个省份近15000所学校超576万名青少年。”安踏集团副总裁李玲表示。

  在集团层面,安踏“企业+基金会”双平台的企业公益体系以“体育赋能、健康中国”为核心目标,持续赋能青少年体育公益项目的开展实施。而安踏多年来的社会责任实践也获得高度肯定:2023年9月,安踏集团荣获中国公益慈善领域最高政府奖“中华慈善奖-捐赠企业奖”殊荣。

  以安踏公益实践为典型的诸多社会行动背后,是各界为乡村青少年体育教育集思广益、不懈探索、持之以恒的决心。

  如《白皮书》结语所述的图景:积极构建乡村体育教育公益生态,充分发挥不同组织的协同力量、形成强大的资源优势,为乡村体育教育注入强劲的内在发展动力,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做出贡献。

网站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