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CSR新闻 > 正文

特刊 | 进阶的企业履责之路

2022/01/12 12:52公益时报 张明敏

  2021年,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世界经济复苏缓慢,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及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中国沉着应对世纪挑战,构建新发展格局,走高质量发展路径,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中国企业通过各种方式挖掘新契机,在不确定性中开创新局面,形成可持续发展预期。一些企业还通过升级业务模式、创新产品质量实现更大发展。企业通过积极回馈社会践行第三次分配,积极参与到历史发展大格局中。

  慈善公益成为企业美誉度的一张最好王牌。

  面对中国作出的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双碳”庄严承诺,企业大力践行绿色发展、降本增效,加大绿色经济投入,成为可持续发展中国样本。

  一些先行企业朝着更高目标实现着自身价值,科技向善将视野扩开、触角延伸、触达更高领域,如创立社会企业、开展影响力投资,践行SDG17可持续发展目标。企业社会责任正从“利己”到“利他”“利众生”,再到可持续发展模式进阶。

  政策指引企业履责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事业,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

  2021年8月17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指出,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

  2021年12月8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和社会群体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释放出新时代党和国家大力发展公益慈善事业、对收入分配格局进行调整的重大信号。

  公益慈善从社会保障制度的一部分,上升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一环,通过自主自愿配置经济资源激发社会资本,这又给资本向善提供了政策保障和实践动能。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成为发展题中之义。

  今年是慈善法颁布第五年。五年来,依法促善效果明显,中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意识逐步增强,履责的法律依据更为充分,对慈善事业关注和认知度有了很大提升,这集中体现在社会捐赠度不断增加上。据《2020年度中国慈善捐赠报告》统计,2020年我国企业和个人的捐赠总额分别为1218.11亿元、524.15亿元,企业捐赠首次超千亿元,仍为捐赠主力。

  企业大额捐赠不断刷新记录

  2021年,受舆情关注高的灾害救援成为企业捐赠一个主场。在2021年7月河南水灾、10月山西水灾等灾害面前,广大企业纷纷慷慨解囊,支持紧急救援和灾后重建等工作。

  据《公益时报》统计,截至2021年7月21日22时,一天内有45家企业为河南水灾大额捐款近20亿元。而从灾害发生到7月29日,捐赠金额在1亿元及以上的企业就超过10家;5000万元以上的有12家;超1000万元的爱心企业、爱心组织达97家。此后,仍有大量企业捐赠不断涌入。

  在此次现象级事件中,互联网企业表现最为抢眼。腾讯集团、阿里巴巴集团、蚂蚁集团、字节跳动、拼多多、美团、富士康、滴滴等均捐款1亿元。

  碧桂园集团、碧桂园服务、国强公益基金会联动碧桂园在河南的八个区域,紧急采购防汛救灾、生活、医疗等价值2000万元的首批物资,陆续发往受灾地区,助力防汛抢险救灾及灾后重建。

  也有一些企业因捐赠出圈,成为社会热点。如鸿星尔克向河南水灾捐赠5000万元款物,被质疑“企业经营业绩不佳,捐赠能否有效执行?”这一灵魂拷问也引发公众和行业热烈探讨。后据《公益时报》调查,截至2021年10月11日,鸿星尔克已捐赠到位3000万元款物。

  事实上,自2021年以来企业捐赠不断刷新记录,成为企业及企业家积极履责、回馈社会的最好证明。如:泰康保险集团向武汉大学捐赠10亿元;源昌集团以实物捐赠60亿元,与泉州市人民政府、南安市人民政府共建泉州高水平大学;安踏集团宣布将投入价值100亿的现金及股票,成立“和敏基金会”,并将捐赠20亿元全资建设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福建医院(福建和敏医院)。

  教育事业成企业履责重点

  教育事业一直以来都是企业重点关注并支持的领域,企业的捐赠行为在保证教育经费来源多样性、促进教育事业发展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方面,企业及企业家大力支持高等教育事业,捐赠方向不再局限于硬件设施,而是扩展到软件建设,支持学校提升学术科研能力,建设高水平大学;另一方面,企业捐赠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现金捐赠、实物捐赠、股票捐赠、外币捐赠等并存,产学研相结合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建设新型高水平大学成为一些企业家共识。

  如,芯片企业韦尔股份实际控制人虞仁荣宣布捐赠超300亿元建立东方理工大学,一度引发媒体及公众围观。2021年10月,该捐赠有了实际进展:浙江宁波镇海区政府官网连续公布三条“关于确定新型研究型大学地块房屋征收范围的公告”,标志着高校建设正式启动。

  2021年11月,福州市人民政府与河仁慈善基金会签订福耀科技大学(暂名)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河仁慈善基金会出资100亿元,以“民办公助”的形式筹建福耀科技大学。该校定位为“新型应用研究型高水平大学”,专业领域将针对国家制造业技术短板;管理层面上,这所学校也罕见地引入了国外大学的基金会管理制度。

  数据显示,近年来教育领域捐赠依然踊跃。2020年,我国教育事业接受捐赠总额达450.29亿元,同比增长2.27%;多家高校教育基金会接受的捐赠超过1亿元;大额捐赠多以企业和企业家群体、企业基金会为主,校友捐赠也成为高校重要捐赠来源和发展资源。

  如:武汉大学128周年校庆之际,1982级经管学院校友、美国柏嘉金融公司创始人及董事长,英诺医疗集团创始人黄春华博士通过其私人慈善基金会向母校捐赠40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55亿元。这是武汉大学迄今为止收到的最大一笔外币捐赠,也是最大一笔个人单笔捐赠。

  企业履责有了更多出口和空间

  在2021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上,民政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爱文披露:近年来,通过民政部指定的20家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慈善组织募集的善款每年增长率都在20%以上,2020年募集金额更是达到82亿元,比2019年增长了52%。2019年和2020年,连续两年有超过100亿人次点击、关注和参与了互联网慈善。”

  2021年11月15日,民政部官网公布了《民政部关于指定第三批慈善组织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的公告》,字节跳动、小米、哔哩哔哩、360、中国移动等10家平台入选。这也意味着慈善组织募款渠道更加丰富,企业及公众参与公益途径也越来越多元化。

  从现有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属性可以看出,很多平台都有企业背景,企业深度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已成为一种趋势。可以说,企业履责模式越来越系统化、专业化,不再浮于表面,企业履责有了更多出口和空间。

  以腾讯、阿里、字节跳动、小米、拼多多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头部企业,在以技术推动慈善事业发展进程中乃至在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的影响力尤为突出。这些企业进一步促进了互联网技术在汇聚公益慈善资源、培育公益慈善文化、提升公益慈善事业公信力中的应用,推动公益慈善实现更好发展,也为世界互联网公益慈善发展贡献了更多中国智慧。

  “商业向善”,已成为很多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的共识,而这些企业也是实现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和责任担当。2021年4月和8月,腾讯集团分别出资500亿元,设立“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计划”“共同富裕专项计划”,宣布“扎根消费互联网,拥抱产业互联网,推动可持社会价值创新”的大战略,对基础科学、教育创新、乡村振兴、碳中和、FEW(食物、能源与水)、公众应急、养老科技和公益数字化等领域展开探索,推动乡村振兴,助力共同富裕。

  2021年9月,阿里巴巴启动“阿里巴巴助力共同富裕十大行动”,宣布将在2025年前累计投入1000亿元,助力共同富裕。阿里此举将围绕五大方向展开,分别是科技创新、经济发展、高质量就业、困境群体关爱和共同富裕发展基金。

  受此影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行动,加大对社会公益事业的投入,加入责任企业行列。

  可持续发展成为共识

  2015年9月,全球可持续发展峰会在联合国纽约总部召开,193个成员国正式通过《2015-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该议程提出了包括无贫困、零饥饿、良好健康与福祉等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和169项子目标。这些目标旨在以综合方式彻底解决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维度的发展问题,使全球转向可持续发展道路。

  在全球范围内,有越来越多企业家加入慈善行列,以期通过社会创新模式解决贫困、医疗及环境保护等普遍性问题。自2020年12月以来共有14位慈善家加入“捐赠誓言”,宣誓人总数增加到231人,共来自28个国家。这些企业家捐赠人均独立从事慈善事业,并经常就慈善议题进行分享和交流。

  在国内,企业履责意识逐渐觉醒并成熟。从企业社会责任(CSR)到企业可持续发展(ESG),再到社会影响力投资,企业履责方式越来越多元化,投入程度也更加深入,发展模式也更加高级。

  如,2018年8月,融创中国发起成立融创公益基金会,将企业公益从单一捐赠、救济,向多元化、易复制、可持续的模式升级。截至2021年12月,融创在公益领域累计捐赠超28亿元。

  2018年9月,证监会修订《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确立了ESG信息披露基本框架。2019年8月,中国平安集团在2019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宣布首次把ESG标准纳入公司管理,搭建了国内首个上市公司ESG政策体系。

  中国将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意味着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这无疑将是一场硬仗。

  在此大背景下,资本如何实现责任担当?先行者们一直在探索,而中国的资本市场也正在发生价值转向。根据社会价值投资联盟披露,2020年年底,A股上市公司中有1092家公司发布了社会责任报告。特别是在疫情之后,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并开始积极履责。

  当前,更多企业正在探索政府、市场、社会三方面跨界合作,协同创新投资模式。更多企业开始同时以财务收益和社会影响为考量标准,致力于为贫困和边缘化群体带来社会回报,用商业方式、金融手段实现公益所要达到的目的,追求可持续发展。

网站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