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与公益049丨面对地震灾情,企业该如何行动?
特别关注:定日县6.8级地震中的企业行动
1月7日9时5分,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大量房屋倒塌。1月9日下午,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截至9日上午6点,地震已造成126人遇难,受灾群众达6.15万名。
灾害发生后,企业纷纷响应、驰援灾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9日16时,来自企业、机构及个人等社会各界的大额捐赠总额超5.4亿元(仅统计金额在100万元以上捐赠,含物资)。其中最大一笔捐赠来自国家电网,金额为5000万元,用于进一步支持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相关工作;1000万元至5000万元(不含)捐赠有24笔,合计3.16亿元。
灾后安置与灾后重建是这些捐赠的关键词。《建构式社会工作与灾后社会重建:核心理念与服务模式》一文指出:灾后重建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包括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等子系统的恢复和重建。各个子系统在灾后恢复与重建过程中缺一不可。
这对企业关于地震灾情的捐赠提出了方向建议。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教研部教授李雪峰此前接受《公益时报》采访时建议:首先,善款可以用于支持地方巨灾保险费用、灾害防治科普宣教、综合减灾社区建设等前端;第二,善款使用可以跟具体的灾害及时结合起来,例如灾害发生后暴露出地方在应急准备方面的漏洞,可不可以帮助修复升级。
对于更多关注关注中长期灾后支持慈善组织而言,如能够获得企业关于灾后重建有“耐心、信心、价值观统一”的长期资助,也能保证这些公益行动更加可持续,更有利于受灾地区的长远发展。
E-环境责任
本周值得关注的环境责任动态如下: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
·1月9日,全球最大资产管理公司美国贝莱德集团宣布退出“净零排放资产管理者联盟”(Net Zero Asset Managers,NZAM),成为继美国六大行后,最新一家宣布退出此类组织的美国金融机构。
·生态环境部与国家统计局联合牵头建设的“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第一版现已正式上线运行。
【益场观察】有观点认为影响贝莱德集团决定的原因有很多,例如面临较大政治压力、影响业务运营、对气候相关议题策略可能发生调整等等,背后是美国复杂的政治环境。这对中国企业在开展出海ESG行动中提出了警示。观察者网报道引用了法国非营利组织Reclaim Finance的高级分析师帕特里克·麦卡利的观点:随着美国银行用脚投票,特朗普和他的支持者也可能将注意力转向非美国银行,这些外国银行如果继续抵制化石燃料,他们在美国的业务可能会受到威胁。
S-社会责任
本周值得关注的社会责任动态如下:
·1月9日,货拉拉发布的《货拉拉社会责任行动报告(2013-2024)》显示,货拉拉累计为社会提供了700万灵活就业机会,开展司机职业伤害保障试点累计覆盖逾156万新老司机。
【益场观察】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诸大建曾在接受《公益时报》专访时指出,“重要性分析,是一个具有操作性的管理手段,旨在寻找跟企业专长有关的社会问题。”作为货运信息平台,货拉拉聚焦司机群体,精准把握自身业务与社会问题的关联点。通过开展职业伤害保障试点、举办恳谈会、设立关怀基金等举措,既解决了司机实际难题,又强化了自身运营根基,为行业在社会责任领域的实践提供了极具价值的范例。
G-治理责任
本周值得关注的治理责任动态如下:
·1月8日,北京市西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公告显示,由北京象鲜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北京象鲜科技有限公司横二条分公司采购“玉荷包荔枝”吡唑醚菌酯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文件显示:汉口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分行、交通银行深圳分行、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江西分公司、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孝感分行等等金融企业或其分支机构因金融违规行为被处罚。
【益场观察】“食比天大”,作为公众最为关注的ESG议题之一,食品安全至关重要,相应的,食品企业也可以通过ESG行动来保障食品安全。在环境方面,优化资源利用,推动可持续包装;在社会方面,加强供应链管理,重视员工培训与发展,强化消费者沟通与反馈;在治理方面,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内部监督与审计,积极履行食品安全责任,体系化防范食品安全风险。
ESG议题发展
本周值得关注的议题发展动态如下:
·每日经济新闻援引Wind数据显示,2024年A股ESG信披率达41.86%,同比增加5.39个百分点。
【益场观察】根据前述报道,按行业分类来看,金融依旧是披露率最高的行业,达91.8%。接下来,依次是公用事业、能源、房地产、电信服务等,披露率最低的行业是信息技术,为32.83%。在沪深北三大证券交易所、财政部、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相继发布可持续报告相关披露标准及编制指南等导向性文件的大背景下,上市公司开展ESG信披工作已然形成趋势,国有企业的实践案例也不断涌现。当下,企业如何进一步提高ESG信披质量成为更加重要的命题。
本期编辑:赵明鑫丨实习生:彭琳
责任编辑:李 庆
数据建设:公益时报可持续发展研究院
收录周期:2024年1月7日至1月13日